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证书成羁绊

(2015-05-24 22:39:24)
标签:

教育

大学生

证书

就业

林国峰

分类: 职业思行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有一名大学生身揽65本证书而求职无果。报道出来后,一部分人认为能取得这么多证书,说明这个学生是有能力的,企业不录用是企业的损失。而大部分人则认为,证书多不代表能力高,企业不录取他自然是有原因的。

又到大学毕业季,大学校园里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提前拿到了心仪单位OFFER的自然开心,而那些虽然没有接到心仪单位的OFFER,但也接到了OFFER的也还不错,最桑心的就是那些尚没有接到过任何邀约的。上面那位证书君显然就是最后面的一种了。

作为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的人,招聘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是例行工作,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职业证书超过五个,证书之间相关性差的一般不予录用。

很多学生基于就业压力,听信一些培训机构的蛊惑,走上来拿证的道路。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这些证书对自己有什么用?这些证书能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素质?上面那位证书君显然没有做过这种思考。

我们看不出一个学习会计的人考人力资源师证书有什么用,会计从业者的性格和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取证者显然对自我认识不足,也缺乏有远见的职业规划(当然,有个别情况是学习了会计专业后,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人力资源才是自己感兴趣也适合的职业,此时再有针对性的取证,招聘单位也会区别对待的。)

与证书君相反,很多学生在上大一时就规划了未来的职业生涯,并针对学校课程,有针对性的开始课外学习。虽然这样的学生毕业时也往往会持有很多证,但这些证往往相关性特别强,这些证书不但不会让企业“误会”,反而是企业决定录用的重要参考。比如,一名学些金融工程的学生,如果考了法律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证书,不但会加深他们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同时,也为未来从事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所以,从根本上说,证书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全,而在对路。对大学生而言,要明白术业有专攻,不加规划,眉毛胡子一把抓,以为是证书就对自己就业有用,结果大学时光被随意浪费,到毕业就职遭遇困境时还委屈的很,跟人家用人单位拼命去解释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证书?但用人单位岂会听信一面之词?人家更关注你专业是不是精?此时,这些证书显然成为这些学生求职的羁绊。而那些有规划、有针对性的取证的学生就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同样都是证多,人家咋就被录取了呢?广大的在校生们是不是需要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