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为”不等于要淡化管理

(2007-12-20 10:40:53)
标签:

产经/公司

无为

管理

分类: 峰侃管理

要说起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界影响较大的传统文化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恐怕就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已成为众多企业家所遵循的管理理念。但纵观当今中国的企业,真正懂得无为思想,并运用的恰到好处的其实并不多,很多老板对无为思想的运用甚至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无为思想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之所以不好,除了方法不当外,最大的原因是与大家对无为思想的错误解读有关。

许多高管们简单地认为,无为就是不为。在这一思想作用下,老总们通常不会不会采用完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而更多地采用人治方式,他们放手让下属们去做事,且不会注意过程,只关注结果。但是不是这样就真能达成老总们的所愿呢?恐怕未必,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强调规范化管理对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管理实践有违老子无为思想的本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为。道家思想的无为强调‘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失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或因势而成之。由此可见,无为并不是不为,也不是无所为,而是要领导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试想“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句话如果指的是治理一个国家可以什么都不做,那就没有必要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做事了。在老子看来,作为治理一个国家的国君必须有所为,而这种“为”强调了在不该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但不能妄为、不能乱为、要懂得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规律,不做有违自然规律、有损社会道德、触犯法律的事。

曾有一位老板创立了A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旺盛,短短2年多的时间企业就从最初的9个人迅速发展到150余人的规模,企业的销售收入也从100来万增加到3000多万。在只有9个人的时候,老总依靠大家的热情,放手让大家去做事,自己则很少过问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由于企业发展态势喜人,老板也就不觉得这样管理有什么不妥。直到一天他接到一个客户的投诉电话让他改变了以往的管理认识。那天这个客户告诉他,自己与A企业签署的供货合同明确了供货时间和原材料属性等要素,但他收到货的时候却发现这批价值几百万的货虽然外表看不出什么,但内在的材料则与约定成分不符,如果销售出去将产生较大的商业风险。同时,这个客户还反映,一旦找到符合条件的替代供货商(由于A企业进入该市场最早,所以市场份额最大。),他绝对不会再让A企业供货。该客户表示,A企业的服务水准太差,只顾销售,供货时间和售后服务从来不及时,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由于A企业频繁换人,新人不了解情况,导致双方在业务沟通上经常需要反复,让该企业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也给该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事后,这位老板了解到,这次生产部门更换原材料,采用一种再生材料作为替代,是出于降低成本考虑,生产部门觉得没有什么不妥。由于拥有自主采购权,他们就直接购买了这种便宜的材料,至于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以及给客户带来的潜藏风险则没有去想。如果说生产等部门的这种想法和行为让老板吃惊的话,那超高的员工流失率则可以让人震惊了,公司在职一年以上的员工竟然不到10%,且员工离职时没有任何交接手续。更让他震惊的生产部门连起码的作业手册都没有,生产过程竟然都是靠人嘴来说;质量管理部门竟然没有针对各型号产品的质量控制办法;行政部门竟然说不清企业到底现在有多少固定资产--------等等。

在对内部做了初步的了解后,老板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开始逐一拜访客户,并了解到企业目前的订单竟主要来自新客户,大部分老客户都流失了,这些流失的老客户或转行做了别的产品或更换了供应商。而在与那些流失客户进行交流时,他们反映的问题与上次投诉的那个客户差不多,但自己在接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却从没从下属那里听到任何这方面的反馈信息。

谈到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企业的问题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老板的无为思想占据了主导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老板并不是一个无知的人,他是一个对当代先进管理知识了然于胸的人,他还是国内某知名高校的EMBA。)。让人欣慰的是,A企业的老板并没有被表面大好的经营形势所迷惑,最终认识到了自己无为管理思路的片面性及其与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之间的冲突,并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因地制宜地对企业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改造,企业得以持续以往的高速发展。只不过,这时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从过去外在的市场驱动转变为内在的企业实力驱动,而这恰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透过A企业老板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无为”不等于要淡化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老总们必须认识到企业作为一个利润组织存在的客观规律或行为特点,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适应这种规律和特点。该强化管理的时候就强化,有意识、有规则地授权、放权-----等等就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客观规律的尊重。只有遵循客观的商业规律经营和管理企业才能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达成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为,才能体现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