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决定价值
(2007-10-25 21:45:00)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段时期,公司领导出于工作需要,打算提拔一个年轻的同事担任区域主管。消息传出后,作为一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的他找到公司领导说“我在公司勤勤肯肯的工作了这么多年,难道我还没有他对企业的贡献大吗?他才来公司不到一年啊!”公司领导当时问他“你是怎么工作的?你虽然工作很勤奋,也没有犯过错误,但你做事太中规中矩,工作一点创新都没有,业绩从来没有进入过前十名。而他从一进入公司开始就敢于打破常规,很有魄力的调整了辖区销售渠道策略,建立了全新的营销网络,业绩也一直稳居前三名,对那些向他请教经验的同事,他从来都是悉心传授,一点也不向你那样保守,在他的影响下,销售人员你追我敢,公司业绩不断攀升。”这件事给了我这个朋友很大的触动,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企业是一个只讲功劳,不讲苦劳的地方,只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你干的再辛苦,工作年限再长,如果业绩不突出,你也不可能被提拔,没有业绩,你对企业的贡献就无从谈起,让领导拿什么理由重用你?
国内一家知名公司的老总曾经跟我说,“我给一个人开10000元/月的工资,他必须干出值10000元的活,反过来哪个人想要10000元/月的工资,也必须做出价值10000元的贡献让我看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人的付出价值决定了他可能得到的回报价值,不讲方法的付出还可能会颗粒无收呢。”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在强调职业化管理的今天,各级管理者必须清楚职业管理观的核心就是创造业绩,业绩是职业经理人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社会贡献的体现。没有业绩,企业靠什么存在?怎么纳税?没有业绩,怎样招收社会劳动力?没有业绩,哪个VC会给你投资?哪个银行会给你贷款?作为职场中的一员,只有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才能够成为企业的骨干,才能成为职场的经营。那些抱着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儿思想的人根本没有摆正自己在企业的位置,平常只关心自己拿了多少工资,该拿多少工资!而不去关注如何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为企业经营业绩的实现做贡献。
身处职场的职业经理人必须清醒的认识自己在企业的位置,要经常询问自己“我是谁?我在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摆平心态,以对企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自己的工作。近些年来,随着高学历人才加盟企业的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企业里干活最多的、业绩最突出的往往是那些学历不高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人才们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放不下脸面去做那些他们认为低三下四的事儿。可企业哪一份业绩不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呢?世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空中楼阁,如果不能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样会被淘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公司在招聘中明确高学分的优等生不在录用之列。
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除了心态好以外,还用注意创造业绩的方法和环境。一个对公司敬业、对岗位负责、目标远大的人如果不掌握先进科学的方法,同样无法创造优秀的业绩。而要想找到好的方法,就必须深刻剖析并认知自己的优缺点,同时注意在工作中的总结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将自己的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中。从本人过往的工作经验看,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工作思路和方法上的不足,可以找到许多更好的工作方法。通过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融合,职业经理人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于业绩实现的工作环境。因为企业在需要员工为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会为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就可以努力去设法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眼光只盯着企业或部门内部,要将眼光投向企业外部,去关注作为业绩提供者的客户,甚至客户的客户。这就好比开车一样,为了到达目的地,你必须将眼光投向前方远处,而不是车内或车前那十米、二十米。只有切实把握了客户的需要,你的方法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业绩的实现也才有可能,经理人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出来。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作为一名职业人,要时刻记住,以工作为本是责任所在,只有始终从企业运营的全局视角关注自己的工作,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业绩的实现才有可能,人的成就感才能更强,工作才会有动力;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才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动性,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的敷衍或想方设法找借口;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可能具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而这些都是促使业绩实现的重要内在因素。
总之,只有以工作为本的人,他的成就感才能更强;只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才可能不断总结提炼工作经验,持续改善自身;只有视工作如生命的人,才能感悟到成功的真谛;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才能设法不断追求更好的工作方法,并凭持之以恒的精神去达成各项工作目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