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位职场人士先后在两个家族企业工作之后屹然辞职,之后,又有一位知名人士创办企业邀请其加盟时,他在了解到老公是董事长,老婆是关键人物后,落荒而逃。
其实,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许多职场人士对诸如“夫妻店”式的企业深恶痛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家庭式的管理存在太多的随意性、排他性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身处其中的经理人始终有一种外人的感觉,而居于统治地位的各家庭成员也总是刻意显示出其不一般的地位,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指手画脚。在亲缘关系的作用下,家庭主事者往往会对经理人和员工的工作作出非正常、不客观的调整,严重影响了公司运营效率和员工积极性,并该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不知道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不知道该怎么做事才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员工离职率不断攀升。
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90%的组成形式都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具有产权结构简单、决策环节少等特点,这种优势在企业创业阶段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战斗力。但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家庭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曾有一对夫妻创业多年,先后开过多个公司,但每个企业都是在有所成就后逐渐衰落。在所开的这些公司里,夫妻二人互为董事长,总裁,丈夫表面上主管战略规划,投融资,妻子具体管理运作。为什么用“表面上”这个词呢?因为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人才招聘面试、工作安排等日常工作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他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参与一方面导致员工的无所适从,工作的反复,影响了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导致妻子的不满,开始与其争权,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最终,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公司各项工作指令朝令夕改,经营每况愈下,员工不断离职,企业从此衰败。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妻虽然屡战屡败,却乐此不彼。
我并不提倡家族企业都引入职业经理人,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毕竟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不如家族成员高,现代企业制度也未必适合家族企业。我认为对当下的家族企业来说,最现实的选择莫过于家族成员的职业化分工。此举既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又可以解决家族企业对经理人的信任度和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在道德普遍缺失,又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的社会环境下,后者对家族企业来说,似乎更重要。
家族企业的掌舵人通过培养树立家族成员的职业化管理意识,依据市场运作需要和个人能力,对家族成员进行职业化分工。成员间以市场和企业战略实现需要组织自己的工作,明确角色和分工,此举既可以提升企业运作规范化水准,减少企业内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我们从中国目前成功的家族企业看,家族成员间的职业化分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些单纯引进职业经理人或单纯采用家庭式管理的企业,成功的并不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