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职业思行 |
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三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性、人的本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的价值主要是指在个人和社会关系上人的责任和贡献,他们的内容不同;虽然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都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人性、人的本质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对人的规定,而人的价值则主要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同时三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研究的都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社会性的人。并且无论人性、人的本质,还是人的价值,都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他们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决定着人的价值的性质和大小,而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又体现着人性和人的本质。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的价值呢?人的价值就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价值有潜在的价值和现实的价值两种形态,潜在的价值是指人所具有的创造性潜能,人是主体力量,具有进行主体性活动的可能,也就是具有了实现价值的潜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即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人们必须响应国家号召,接受统一指挥和领导,日常工作中强调的是服从安排,严格按计划工作,人性是得到压抑的,个人也就缺乏主动创造的能动性,人的现实价值被严重低估,更不用说人的潜在价值的激发和发掘了。
但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全面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全建立起来,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建立健全了民主法制。中国社会发生转型,从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刑社会,社会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制关系、文化教育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发生了全面的变革。
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压抑的人性得到了释放,个人的现实价值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全面承认,潜在价值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认可和重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个人主动证明自身价值和挖掘自身潜在价值。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着发生了的转变,逐渐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如团队观念、战略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自我价值观念等等。
随着WTO的加入和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一个微小的决策失误就可能导致企业的彻底破产。企业的老板每天冥思苦想的就是怎样建立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击败竞争对手,获取更多利润,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为了吸引有能力的员工,激发员工的的创造潜能,企业老板想尽各种激励手段。
一方面许诺较高的薪水,向企业中重要岗位管理者和员工赠送企业的股份或股票期权,以提高员工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积极为员工提供有利于展现个人能力和挖掘个人潜在价值的平台和环境等,这种收入分配方式和用人思路以及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可想象的。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就业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要求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过去非常抢手的大专毕业生,现在已经严重滞销;而本科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招聘单位用人标准的抬高,现在也越来越不好找工作;甚至研究生也开始委曲求全,不敢向用人单位提过高要求。
总之,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使人的价值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日趋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价值观念又支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工作实践逐渐成为人的潜能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即人的价值实现的最佳途径。员工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应注意自我激励、有意识地主动挖掘和激发自己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履行个人对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充分体现个人对企业的创造价值和存在意义,不断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收入的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实现的完美统一。
前一篇:信息时代呼唤复合型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