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郎口需正视的问题

(2011-04-28 09:56:20)
标签:

杜郎口

十年经验

课改先锋

需正视之问题

共同呵护

教育发展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4/middle/55c7e4f8ne5367dcde9ed&690

    10年前,《中国教师报》力推杜郎口。时至今日,这所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农村初中,以其独特的课改经验而名震天下,据说每天来此付费参观者络绎不绝,学校亦因此“又好又快”发展。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必须承认杜郎口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改之路,但也清楚地记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样的话,如果盲目照抄照搬杜郎口经验恐怕未必得偿所愿,而更为紧要的是,对“功成名就”的杜郎口,依我粗浅的认知,欲提醒其注意以下若干问题。

一、行政命令≠教学规律

    杜郎口对课堂有严格的时空要求,也因此引得如今不少学校加以效仿。“空间上,‘砸’讲台、撤讲桌,教室三面设黑板;时间上,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其他时间让学生讲。”不可否认,课改确实需要行政命令予以给力推动,且能迅速收到“高效”,但不得不提醒的是,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学习亦不局限于单纯的文本知识,学科素养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建构和人文精神的铸造,在我这个普通教师看来恐怕一样也少不得,甚至觉得后者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更为紧要,而欲达成全面之目标,有时需要给教师以相对“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自由度,行政命令催生不了大师,尽管有时可以三个月让刚毕业的小姑娘速成全国“名师”。至今还记得读书时,年长的语文老师用整节课纵论一首简单的小诗,行至动情处已经两行热泪,讲台下的我们也听得如痴如醉,下课铃声响起则浑然不觉。现今回想起来,那节课对于我们这一群年幼的孩子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这首小诗本身带来的知识。杜郎口简单地用行政命令取代教学的内在规律,不知还会不会操起“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大棒,固然在适合小组探讨的课堂上能够让我们见识到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场景,但除了文本知识之外,欠缺了什么恐怕也是主政者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二、学习表演≠持续发展

    再次聚集杜郎口,扑面而来的是这里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着学习的广泛参与度,甚至有学生为争着发言不惜站上了坐椅。确实,和常规状态下学生安静听讲相比,更容易让人直观感受到这里学生的自主参与和高度热情。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如此状态,偶尔为之却从未使之成为常态,我总以为,学习需要动静结合,有时需要安静阅读与思考,有时需要热烈讨论和交锋,却无论如何来不得半点表演的成分。不能说杜郎口的课堂带有向外来学习参观者表演的味道,45分钟之内的争先恐后或许已经成为这里学生的习惯。恕我眼界浅薄和观念陈旧,建议杜郎口还得常关注目光之外的学生表现,更不能把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否考虑走出封闭的校园,追踪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依然保持强烈的持续发展能力,有没有继续坚守那份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否则,关起门来只专注于学生在自己眼前的表现,埋头于让课堂成为收费的资源,纵然升学率高达100%,还是无法引领课改从鲁西南平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三、试题训练≠学习生活

    百度一下“杜郎口”,有如下介绍介绍,“如今,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10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让人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不过,教师从不管学生学习好坏,有时,一个题,重复讲三四天,为的是让听课老师看看这边同学的讲题技术”。综合上述信息,直让人觉得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是这里办学之最大追求,试题训练是这里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杜郎口模式亦不过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备受争议的应试教育罢了,与传统应试相比,安静课堂变成“狂欢超市”可由学生自由“选购”,主角只是简单地由教师换成了学生。可不得不说的是,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依此理解,简单地将试题训练视作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纵然教室内外都挂上让学生演算试题的黑板,楼梯上贴满慷慨激昂的箴言警句,学生在封闭的状态下“一心只读教科书”和“双手总做考试题”,日积月累,应试中得高分肯定不在话下,但他们是否就真的拥有最佳的精神结构,他们对外面精彩的世界知晓程度有多少,恐怕还是不确定的结果。有时,我还会认为孩子没有经历过“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必就是人生之大幸。

    综上所述,杜郎口作为时下炙手可热的课改先锋,其影响和感召力自然如日中天,教育界理当尊重并维护之,更有必要总结其成功经验以向更大的范围进行有效推广。但不得不说的是,推崇杜郎口者也罢,指责杜郎口者也好,大家都应该冷静下来,客观分析杜郎口的长处与短板,取其精华,弃其不合理成分,才是对教育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