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55c7e4f8n9ade2ebe8b32&690&690
放假之际,学校和教师可做的事实在太多。或是对学生千叮咛万嘱付“要注意安全,别出问题”;或是把家长召集到学校,再三强调“要配合学校和老师,认真做好在假期中对孩子的监管”;或是怕学生因为放假而松懈偷懒,义无反顾地在作业上层层加码。作为一线之普通教师,我却在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上,很郑重地给学生们提前拜了年,说了一些吉祥话,预祝他们都能度过一个和谐的春节与幸福的假期,当然,也还加上了对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几丝期盼,毕竟作为初三毕业班学生要在中考创佳绩。或许其他教师并没有这么做,底下的学生反应非常热烈,用真诚的掌声对我的拜年给予回应,教室里顿时没有了安静的课堂,可在我这个任课教师而言,却觉得此举有些与众不同的意义。(借此机会,也给各位博友提前拜年!)
固然大家都在说“现在的孩子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的春节兴趣并不大”,我当然不能断定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甚至也认为这就是对孩子们过节现状的真实反映,稍加了解,你就会知道如今的很多孩子是圣诞节的忠实粉丝。但是,辛苦忙碌了一年,收获的成绩好也罢、歹也罢,孩子莫不希望能够好好休息过个快乐年,更重要的是,这又和不长不短的寒假紧密相连,平时没有机会看的电视、聊的QQ、玩的游戏和读的书籍,都有可能在寒假里痛快上一回,也因此让他们不再吝惜自己的睡眠时间,晚睡晚起会成为一部分孩子假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也成了让诸多老师和家长深感头疼的问题,于是,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或是安排孩子在各类补习班之间穿梭,或是通过增量的学科作业不断施压,或是给孩子立一些下马威式的规矩,成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不二选择,拜年祝福的话有时竟成多余,想说却说不出口。
其实,在我这个普通教师看来,放假时为孩子送上拜年的祝福,与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和谐的寒假并不矛盾,相反,习惯了老师和父母的“谆谆”教导,甚至是严厉的监督和管理,总以为老师和父母只知道逼迫自己学习,却不放心让自己拥有一个完整的假期,此时,如果为人师者或为人父母者,能够真诚地给孩子拜年,能让他们体会到源自长辈的关心与体贴,不敢说因为这样的片言只语,就能达到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境界,抑或是从此不再与父母闹逆反对立,但总比只知布置超量的作业和冷冰冰地提限制性的要求,效果终究要好得多,在此基础上,顺势提出对孩子在新一年中的希望与要求,或是在某些问题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教育部近期出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教师要在文明礼仪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但身为教师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作出表率,当属份内之职责,毕竟“师表”二字不能沦落为空谈。我非高尚人士,只能在点滴之处稍稍走在学生的前面,课前学生行礼,抑或学生迎面打招呼,我都会认真地加以回应,每逢节假日在课上说一两句祝福的话,放假前给学生拜年亦不例外,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在学生中赢得好感,多少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我在学生中颇有人缘。此事操作起来不难,惟想提醒的是,对学生行礼的回应,以及对学生送上自己的真诚祝福,请务必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完全发乎于自己的内心,否则,虚情假意地敷衍于他们,终将被学生们所识破而不屑,也因此会折损教师在学生以上目中的形象,与其如此,做还不如不做,说还不如不说。
放假了,从和谐的师生关系角度看,既应该有教师给学生的提前拜年,更会有学生在春节期间给教师的拜年,他们或是结伴登门拜访自己的老师,或是借助电话和短信给老师拜年。作为教师来说,也应热情接待或积极回应,万不可以事务缠身为由拒绝,或视之为理所当然就置之不理,否则,会让学生深感失落,也因此对教师滋生稍许的不满,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直接导致的后果,还有可能是影响自己在这门学科上的学习兴趣。有鉴于此,建议教师在接受孩子拜年时,不可借故冷落于他们,如确实有事,也应主动向孩子加以说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