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55c7e4f8n9906d9a0e028&690&690
《成都日报》载: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10小时,初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学生不少于
8小时。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普通教师,对于政府部门用文件形式保障孩子睡眠的做法,早就失去了新鲜感,教育部于2008年在其公布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也曾提出:“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至于还有多少省市出台过类似的规定,上网稍加搜索便能了然于胸。按理说,上级下发的红头文件肯定会引起地方的高度重视,可深入孩子们中间去稍加询问,达到文件规定之睡眠时间的比例能占到几成?无须明说,答案自在人们的心中。
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文件,特别强调要保障中小学生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足见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亦可说是其“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然而,曾经密集的“减负令”仿佛
N道金牌连下,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非但没能减轻,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为了化解应试教育之痛,确实也曾“轰轰烈烈”了很多年,如今横亘于孩子眼前的道道考试“封锁线”,却是只见增多不见减少。我不清楚在“全国上下一派考试繁忙”的大环境之中,四川省政府的一纸文件能否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抑或是在四川省境内营造出让孩子安享睡眠的“桃花源”?恕我愚钝,恐怕貌似很郑重却未必很给力,最终的结果也会让领导很失望和很无奈。
说到今天的孩子睡眠难以得到保障,确实是一件让人深感痛心的事,且不说孩子忙碌到深夜则家长必须陪伴到彼时,也不论无谓的时间消耗战未必就能换来学业上的突飞猛进,单就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而言,睡眠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发育。问题是一旦涉及这个话题,大家自然把目光齐聚于学校身上,仿佛学校和教师就是折磨得孩子不能按时入睡的万恶之源,我是一线教师,当然清楚没有哪一所学校或哪一位教师会无事生非,如果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评价和上级考核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考试“封锁线”的需要,谁会好端端地故意和孩子过不去?有鉴于此,欲有效保障孩子得到充分的睡眠时间,只能建议政府也用下文件的方式废除目前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可不得不说的是,仅凭一纸文件终究改变不了现状,于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在孩子眼中恐怕还只能是可望却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
“父母可以看电视、上网、喝酒和打牌,我却只能伏案奋笔疾书”,虽然只是我身边某个孩子发出的感慨,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是目前很多家庭中存在的通病。为了将来的前途和出路,“再苦不能苦孩子”,已经在不少家长那里悄然演变成“学习,再苦也得苦孩子”,作为孩子的父亲,我也无法做到超然脱俗,眼见自己的孩子在房中因为学习忙碌到深夜,心疼在所难免,但最终还是忍而不发,偶尔提醒出来活动一下或提供茶水只是应尽之责,甚至还暗自窃喜着“孩子懂得自己发愤努力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如此,在“一考定终身”的社会背景下,相信雷同于我的父母比例甚高,无论哪级政府或哪个部门下发文件强调保障孩子的睡眠,却不保证孩子可以免受考试之痛,似我这样的家长也未必就会买账,尽管“苦和累在孩子身上,疼与伤却在自己心里”。
谁动了孩子成长必须的睡眠?下发文件的政府或部门恐怕找错了对象,依愚之见,既不是被动加重孩子课业负担的学校和教师,也不是视孩子为“心肝宝贝”的父母,病根恰恰在政府和部门左右不了的社会用人机制、应试选拔体制和舆论宣传导向,设想一下,哪所学校(尤其是重点名校)中高考折戟沉沙,会不被上级领导无情地批评和社会舆论一边倒地斥责?哪个孩子(尤其是重点苗子)中高考阴沟翻船,会不让父母无比痛心和他人深表同情?此情此景,由不得人不说上一句:不从根本上改变大环境,仅凭一纸文件就自认为可以保障孩子的睡眠,我看初衷虽好却未必真的很给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