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55c7e4f8g94b5248ea943&690&690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石家庄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竟当众提出要收取检查、批改学生作业费,每人每学期收
200元。若不交,以后孩子的作业就由家长批改,然后签字交给老师。我不敢肯定这果然就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毕竟批改作业是教师份内之工作,纵然求富心切也不至于“见钱眼开”到这般境地。站在教师兼具家长身份的立场上,由此却让我想到看似不起眼的作业问题,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就它的布置是否科学合理,还是教师批改能否及时有效,以及学生订正有否检查督促,毫无例外都留有让人诟病之处,甚至一些家长也常被孩子的作业困扰得苦不堪言,为此挨教师的批评并不鲜见,时髦的称法是“家长被孩子的作业所绑架”。其实,就整个学习的过程而言,作业只不过是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以及学生领会巩固新学知识的载体而已,没想到时下却成为教育挥之不去的痛,且减负令迭出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因为我在学校从事的是所谓“副课”教学,自然比不得语数外这样的主课教师每天埋头于作业堆中,当然也就不敢抹煞他们长年累月的苦和累,但我的课毕竟在中考计分范围内,所以,按要求必须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就新学期接手新的毕业班以来,在作业的布置上,我既没有额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资料,只一本《基础训练》足矣,也没有强迫学生从头至尾去完成每一道题目,而是在事先将自为价值不大的题目剔除,有选择地让学生完成我所布置的作业,尽可能提高作业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作业的批改上,我向不喜欢简单地在学生的作业题上打对号或叉号,更愿意采取这样的做法,或是给学生写一句解题方向的指示语,或是拟出正确答案的开头让学生思考后面的解题内容,至于完成得极不好的作业,我总是要写下“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问句;作业全部批改完成,有时我会把个别学生叫到眼前当面指点,更多的时候则是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统一讲评,效果都是一样的好。
虽然我只是一名极普通的教师,当然知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强调的道理,也明白学生读书完成作业乃是份内之义务,但总觉得正常的学生作业实不该成为教育的痛。从自己的个人体验出发,就如何化解这一现实的教育之痛,想谈点不成熟的想法:一是在作业的布置上,任课教师要切忌只站在本学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许一门功课布置的作业真的不多,但学生面对的却是数门学科,累加起来极有可能让学生笔耕不辍到深夜,特别提醒的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任课教师作业量的作用;二是在作业的选择上,理当以课本为纲,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一定的教辅资料,即便如此,也要注意做到力求精选和优选,万不可只顾着追求多多益善,否则,会害得家长掏银子不少却教师无力应付,到头来落得个“漫天教辅飘得是伤痛”;三是在作业的批改上,我主张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亲力亲为,偶尔让学生互相批改确实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长期如此则难免折损教师的威信,也无法保证作业批改的质量,当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在作业题上打对号或叉号,既无助于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有可能助长学生对作业的弄虚作假;四是作业批改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讲评,可将全班统一订正与对个别学生当面指导相结合,必要时,还需对学生的错误订正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平心而论,如今教师的工作确实很辛苦,尤其是那些长期担任班主任的主课教师,既要履行管理一班学生的责任,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和批改几十乃至上百名学生的作业,因为长期伏案而落下颈椎和腰椎毛病的教师,仅在我身边就为数不少,但如果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同情,只热衷于向他们推荐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不惜让正处长身体阶段的他们奋笔疾书到深夜,再加上对学生和家长共同“熬”出来的劳动成果漠然视之,有时还把布置超多作业演绎成为处罚学生的手段,甚至厚着脸皮向家长讨要“润笔费”,即使口称这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恐怕也会遭致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反弹,以及社会的口诛笔伐。如此看来,在我们无力改变应试环境的今天,化解“作业这一教育之痛”,教师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因为,作业本来就不该成为教育的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