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过后,当“知识”被撕成碎片

(2010-06-10 01:50:56)
标签:

高考过后

狂欢

撕书

碎片

漫天飞舞

提醒

需要合理宣泄

教育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5/middle/55c7e4f8g889c7bc04994&690&690

    偶然在新浪图集中见到这张照片,尽管我也曾经历过高考且现为初三毕业班教师,能理解高三学生在经历高考后需要合理发泄一回,但还是被它的“壮观”所震惊,漫天飞舞的复习资料碎片映衬着学生开心的笑脸,我得到的不是由衷欣喜,却只有莫名的悲哀,当“知识”被无情地撕成碎片,或许当事的学生可以解释为“欢送高考”,庆祝他们从此与高考不再见,可激情燃烧之后,却留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太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人们常把高考比作炼狱,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却愿意让孩子深刻理解“幸福的高三”,他总在告诉同学们“过了高考这一关,新的天地就出现在你们面前了……没有什么能比在十八岁时奋斗一场更幸福的了!”当年读到这样文字的时候,我总在想其实身为吴非老师的学生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这样一位长者为孩子指引人生的方向,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景象,哪怕在一些阵势很大的所谓名校。不好在此妄加揣测,也没有必要细究这是哪一所名校,我却想问照片中未见的角落是否有教师在场,如果恰好有的话,且不说需要告知学生这样的举动污染破坏环境,或许可以提醒他们为自己曾经走过的高三留下一份记忆,浸透着奋斗汗水的复习资料便是极好的素材。很不幸的是,它们被撕成了碎片并抛向空中,赢得的是学生开心的笑声。

    恕我浅薄,学生开心背后折射的是对高考深恶痛绝,平心而论,现行的高考实在称不上是最理想的制度,任谁对教育稍有了解,都可以说出其中不合理之处,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更是感触最深,但是,以期砸烂高考制度而获得快感其实并不明智,依愚之见,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还真找不到它的替代品,最起码它还能保证基本的公平,如果恢复文革期间那“推荐上大学”制度,明白人都可以预测到哪些家庭的孩子可以获得优先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看似不合理却相对公平的制度作保证,即使身在贫寒家庭通过努力也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今天的高考制度,给你们提供的是相对公平竞争机会”,虽谈不上要对此感恩戴德,但以撕书的方式庆贺自己终于从高考走过,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是很妥当。

    高考已然远去,曾经的复习资料自然形同废纸,与其模样完整地卖到收废品者手中,不如先撕之而后快,不敢说这就一定反映出孩子对学习的厌恶,至少也算是向世人昭告“学习让人很痛苦”,待到高考结束之日,终于找到“翻身得解放”的感觉,于是,总要找一物件去发泄压抑了三年的痛苦,撕一撕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和耗费自己太多精力的复习资料,还算是比较文明的方式,据说还有比这更极端的举动,从宿舍的窗口砸出暖水瓶和脸盆、从楼上扔下教室里的桌椅和劳动工具、从平日里的言语谨慎放纵至酩酊大醉等,真可谓不一而足。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对长期在考试制度“压迫”下的孩子,虽然一直抱有的是同情,也愿意体谅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释放一下过于焦虑的情绪,但还是想作这样的提醒:高考过后,“放纵”要理性和适度,不必总在极端上行走,也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更不能因此与违法犯罪沾边。一次简单的撕毁复习资料,引发我这个过来人诸多提醒,看似多嘴,实有必要。

    平静地走过高考,在满怀希望等待成绩的日子里,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三年来的得与失,超前谋划一下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固然有被刚走过高考孩子指责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可能,抑或被这些孩子批评为缺乏同情心,但还是想借用王朔的一句话,“你们牛什么,不就年轻么?老子也年轻过,可你们老过么? ”是啊,似我这般四十不惑,也曾经从高考中走过,现在正带领着一帮孩子为中考而冲刺,还算有资格提醒欲以狂欢与高考道别的孩子,“合情、合理、合法”是你们宣泄时应该坚守的准则,更不要因此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哪怕撕的只是自己旧有的复习资料,也要想到事后将教室打扫干净,主动去捡一捡散落校园的零星纸片,而如果不撕以留作记念,权当作自己走过高三的见证,保不定以后回忆起来会发现这很有意义。更为紧要的是,可以撕碎资料却不可以撕碎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