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上演博士阅卷的“华丽秀”?

(2010-06-09 14:21:13)
标签:

高考阅卷

保证质量

北京市考试院

唯博是举

引发争议

华丽秀

教育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8/middle/55c7e4f8g8892e6318807&690&690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或即将在举国关注中落下帷幕,大家终于可以获得暂时的身心放松。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及家长来说,等待成绩的日子却充满着焦灼和不安,而阅卷能否公平公正有时会让他们陷入担心。如何破解“保证高考阅卷的质量”这道难题,今年,北京市考试院推出的做法可称得上是比较别致,“6月7日,记者从高考考卷一些阅卷点获悉,今年北京考试院对阅卷老师的资格做出了严格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意味着在读的研究生不能参与阅卷评卷。摘自6月8日《京华时报》”因为偏居小城一隅,博士自然无法如青菜萝卜般常见,但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从阅卷的实践经验出发,多少对今年北京市考试院推出唯“博”是举的做法有些担心,毕竟高学历未必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高水准,很难让人确信如此这般就能够保证高考阅卷的质量,还难免不被人编排出“砸倒十个阅卷教师,七个戴着博士帽”之类的冷笑话。

    曾经,加大客观题比重一度是我们考试改革的方向,如果整张试卷皆为标准化试题,阅卷倒也轻松自在,机器就可以完全取代人工且差错率极低,问题是这样的改革明显违背教学常理,结局自然逃不脱寿终正寝。如今,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似乎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愈发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时,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还有可能被引入“误区”。于是,且不说同一道作文题就会呈现“百花齐放”之态势,符不符合阅卷教师的“口味”,分数高低差别常常会比较大,单就考生在试卷上主观题的作答而言,每个考生也自然有着异于他人的不同表述,虽然《评分标准》上明确强调着“只要符合题意,就可酌情给分”,但怎样才称得上“符合题意”却是对阅卷教师责任心和能力的考验,更是在考查阅卷教师对时下高中教学现状的熟悉程度,而所有这一切,绝非简单的追求高学历就可以轻松办到。

    高学历博士能否胜任高考阅卷工作的质疑,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博士学历的含金量相对而言还是较高的,用于高考阅卷绰绰有余。之所以导致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主要症结在于缺乏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此,我却不敢苟同,一则博士学历有着“高含金量”,但因此就武断地认定“用于高考阅卷绰绰有余”,多少有些“天下舍我其谁”的味道,殊不知高考阅卷其实还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活,特别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阅卷任务,绝非一纸博士文凭就可以迎刃而解,不敢在此遑论时下存在“高学历”有时是“高智商、低能力”代名词的传闻,就高考阅卷而言,对于阅卷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应该不能低,学识水平、责任心、耐心、细心、知晓阅卷程序和对中学教材熟悉程度等,一样也都少不得和低不得;二则对高考阅卷这个舞台的理解存在偏差,依我个人的理解,其实这未必要成为博士施展才华的舞台,反倒应该成为一线教师锻炼成长的平台,我总以为如果能给一线教师更多参与高考阅卷的机会,实际上有利于他们准确把握考试方向、提升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科学应试。至于有人担心“过多地让一线教师参与高考阅卷可能影响公平公正”,这其实不能将责任推向教师,而应该考虑如何提供规范的制度来加以保证。

    放在平时,我们完全可以轻松一句“别太在意分数”,但对于事关考生前途和命运的高考来说,分数不可避免地成为硬道理,而如何保证每个考生得到的是其最合理分数,保证高考阅卷质量是关键。怎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考阅卷质量?除了提供合理的试卷评分标准和制定严格的高考阅卷程序外,选派高素质的阅卷教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虽然我只是一名极其普通的中学教师,自然谈不上有比考试专家更深厚的研究积淀,但总觉得只顾着追求所谓的“公正”而一味地把阅卷教师选择的目光投向大学,还明文规定非博士学历不予考虑,更要命的是,将中学一线教师逐渐排除在外居然成了趋势,还是让人从情感上难以接受,也不利于推动高中教学改革的发展。行文至此,我就在想“如果有考生在试卷的作答虽与参考答案不符,却是另一种合理解释,但不知博士能否依据对教材的理解而细加推敲?”如果不能,则难免让人怀疑如此阅卷的公平和质量,要知道有时一两分的差距可能改变了孩子一生的命运。有鉴于此,还是踏踏实实地出真招保证高考阅卷的质量,而不必非要上演一场博士阅卷的“华丽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