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55c7e4f8g7ea02b29abfd&690&690
《尚书·君陈》有云:“宽而有制,从容以和。”虽为数千年前之古训,却放之今日依然实用,特别是在教育日趋功利化的背景下,教育者不盲目跟随应试体制起舞,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去行教书育人之责,谈不上理念的时髦,只不过是秉承古人之志罢了。可现实的问题却是,教书盼放“卫星”、育人急躁冒进,遇事冲动发怒,有时竟成了教育生活的常态。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我深以为信,而怎样实现教育的“因为从容,走向优雅”,却是大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急匆匆跑到办公室,喘着粗气向我反映问题,“班里的一位同学在篮球场上被初三学生打了!”闻听此言,我扭头从窗口向篮球场上望去,却只见到那里的学生活动依旧,并无任何异常现象,当下心里便估猜到此事没有造成怎样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得到随行的学生确认后,要求他们先向体育教师报告此事,随后我再行处理。
课后,我向体育教师和在场的几名学生询问了解,基本情况是“在打球过程中初三学生被冲撞,因窝火而扇了我班学生一下”。本是运动过程中的琐碎纠纷,且没有导致任何人身伤害的发生,于是,我找来那名初三当事学生先确认事实,后进行简单批评,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今后遇事要冷静,尤其是不能倚仗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随意欺负低年级同学”,而一再强调“不想给班主任添麻烦”的他,表示将向我班学生当面道歉并努力改正错误。终于,来势汹汹却在平静中得到处理的“事件”,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事后回想,我很庆幸当时没有不假思索地冲向球场,更没有带着些许“为本班学生出头”心思以致很冲动地体罚那名初三学生,而是按正常程序从容地应对和处理了此事。不知不觉中,曾经拜读过的《守望从容》重又浮现于自己的脑海,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从容是一种平和的心度,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理性的智慧。”虽然,我目前并无法让自己全然做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放飞梦想,终身学习,执著前行,同时保持理性,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勇者和强者”,但我清楚地知道“没有从容,便无法实现教育走向优雅”。
今天,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教育方式转变导致教师的职业压力剧增,钻研看似简单却考试繁杂的教材已然让人耗费精力,而学生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更是让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性地忙于“救火”,于是,虽然法律和政策一再强调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升学率明里不提却私下里多与教师的生存质量挂钩,逼迫着教师们在面对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时,难免着急上火心不定,“被加班加点”和“被抓狂补课”依然在讨伐声中继续,还有极个别教师处理学生问题常伴以失态,或是方法简单粗暴,或是情绪冲动以致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甚至家长也被迫和孩子一起“连坐”,如此种种,我们不得不说,非但折损了教育的优雅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和他人留下责难的把柄。
学生走进校园,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着力向他们展示教育的优雅,哪怕这是一个缓慢的优雅过程,不必总将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挂于嘴边,却由不得人不说上一句,“从容”应该成为教育者必备的一种心态和境界,否则,正如刘长铭校长所言,“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因为从容,教育才可以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的优雅过程,也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为师者的豁达胸襟,还可以表现出我们这些长者对晚辈的宽容体谅,更可以为孩子们播种下美好的希望,当然,从容也一定会促成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断自省,努力去做一个崇尚人性美的聪明教师。
人们常说“得失尽在须臾间,人生难得一从容”,而我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不敢说从容是每个教育者已然具备的心态,也并非鼓噪教师置学生于不顾而“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但不能不说从容可以让教育走向优雅。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怀揣勇气和毅力,携带智慧和渴望,面对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们,让自己走过“因为从容,所以优雅”的教育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