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55c7e4f8g7ea03250ac76&690&690
虽然我并不是出色的教师,还有着常人一般的毛病和问题,但渴望出色的心思却一日未减;今天的教育还没能最终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也不再是没有“污染”的净土,但教育依然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或许正因为如此,身为教师的我,非常欢迎有人给自己或教育指正问题,尤其是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但对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毒攻击,历来就有源自心底的反感。今天,在新浪网上见到《杨子晚报》关于兴华中学徐书来老师离世的报道,以及其后的网评,居然有人大放厥词,总觉得有话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杨子晚报》载:江苏兴化中学高三数学老师徐书来,元月14日因患急性胰腺炎,不幸英年早逝,享年42岁。发病当天上午,他忍着剧烈腹痛去学校上了两节课后,又到办公室批改试卷,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我的课是谁代的?”这是他对来访校领导的“临终遗言”。临终前,家人在其口袋里发现了一叠试卷,而他的手机里装满了学生们发送过来的祝福短信。站在同样身为教师的角度,我悲痛于这样一位优秀同行的匆匆离去,也不愿如此的不幸屡屡发生在教师身上,可在新浪网上认真看了网友的评论,赞颂景仰者是绝大多数,可竟然也发现不少对教师进行恶毒攻击的留言,直觉得悲痛之余,我们还有义务让那些妄论教师的人清楚地知道,师道尊严不能在他们的叫嚣声中倒下。
徐书来是负责任的老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尽心竭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和认真批改每一份试卷,而他却无法预料死神正在向自己逼近,毕竟一次腹痛就会夺去人的性命并非每个人都能想到,对医学常识的乏于了解和对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在我们面前上演,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其实,我们认真梳理一下今天的教师队伍,虽不至于都是以悲剧式的结局收场,但有多少教师坚持带病工作在教育教学的一线,岂是那些信口雌黄的人所能知晓?我不清楚这些人何以对教师充满仇恨,甚至对一个逝者也不放过且百般责难,仿佛他们从不曾有自己的老师,也从没有跟着老师学习做人和掌握知识,一切能够说得出口的恶毒言论看来只能是他们的“自学成才”。
其实,他们很少有人是自学成才的,无不是从小跟着老师读书学文化,而所谓自学“成才”的部分只是那些见不得阳光的污言秽语。既然师者有恩于自己,何以现在却是如此的不恭?虽然我不是他们肚里的蛔虫,无法清楚地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揣测一下无非有这样一些缘由:一是自认为在上学过程中受到过老师的不公正对待,因此生恨而借机发泄;二是遇到过极个别品行不端的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甚至还把“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样的恶毒语言用来评价教师群体;三是少数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那里受了“委屈”,又不肯对着当事教师提意见,便借着网络这个平台以“潜伏”的姿态发上一通火,事后大家还都不清楚此公姓甚名谁;四是见不得教师有两假的“清闲”和工资待遇的“提升”,更在内心里对老师家教“生财”不满,只要有机会便贬损教师几句。当然,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原因,真是“道不清,说不明”。
教师一直就是“被神圣”的群体,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不断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红烛”等,从来就不是教师自封和自诩的,他们其实不过是从事着教书育人职业的普通人罢了,勤勤恳恳是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培养孩子走向成功是一贯的追求,当然,人性的弱点一样在他们身上有着体现,甚至在这支队伍里还有着那么几个害群之马。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属于较高的层次,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则,身为家长谁还敢把下一代往学校里送?谁又愿意拿“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用来谆谆教导于自己的孩子?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万不可一边咒骂着教师,一边又私下里拜托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加照顾。如果再来上一个“过河拆桥”更是不该。
逝者已矣,是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当我们悲痛于徐书来老师离去的时候,多见的是人们寄托哀思和送上安慰,亦有人在反思怎样避免此类悲剧的接踵而至,而对于那些刻意往教师身上泼脏水的恶毒言论,身为教师,我们或许不能只有悲痛,更不能用坐以待毙的姿态任人诋毁,而应该积极主动地给予回击,可人家躲在暗处让我们不免“力不知往何处使”,有鉴于此,我们虽有四顾茫然的感觉,但至少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捍卫教育者不容被践踏的尊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