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55c7e4f8g7e87bc0463a1&690&690
在一个学生论坛里,有孩子们列出的“父母罪状”,从“唠叨烦人”到“以大欺小”等,累计达十条之多,而其中位居首位的竟然是“做错事却不肯认错”。站在老师和父母的角度,我当然不赞成孩子去列什么父母的罪状,因为这样做既凸显了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的诚意,也容易伤到生命中最亲近人的心。可从反思的角度再去探究,孩子们所列的并非全无道理,特别是“做错事却不肯认错”这一条,其实在很多父母身上确有体现,由此话题触发我的职业性思考,一定数量的为人师者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并进一步总结出有这么三个字,看似简单却是老师和父母最难对孩子说出口的。
说到“对不起”,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最难开口的三字,哪怕不小心将茶水洒在同事身上,亦或是在公共汽车上无意中踩了别人的脚,甚至是巧遇别人的尴尬事,我们都会忙不迭地道歉说“对不起”。可如果我们身为父母或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偶尔出现了疏漏或犯下了错误,你会发现原本极为简单的“对不起”这三个字,此时看似容易却难以对孩子开口说出,有时还因此激化矛盾和引发悲剧。为什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对不起”竟成了我们最难开口说出的三个字,不能不引起父母和老师的深思。
还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不待其他同学举手回答,便有一名前排的孩子在下面发话了,不但答非所问还极其幼稚,引来大家一片哄笑。于是,我走近他,伸手准备摸摸他的头,意在提醒上课要遵守纪律,不得随便答话,出乎意料的是,摸上之后他的头竟然绕着我的手转起了圈,硬是不让我的手停留在他的头上,如此场景,招惹得教室里的哄笑声更大了。
平心而论,当时我是非常生气的,不仅想到了让他站起来好好训斥一番,甚至还想到了将他罚出教室。但是,理智告诉我“在课堂可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采取过激措施”。于是,一节课终于在我一边讲课一边平抑心底怒气中结束了,带着这个孩子来到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会有刚才的举动?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老师,我就是不愿意别人摸我的头!”然后,头昂得更高了,似乎随时准备着与老师继续顶撞下去。无言以对之际,我想起:东方传统习俗中摸孩子的头表达的是喜爱之情,而在西方社会认为摸别人的头意味着对他人的不尊重,这个孩子难道抱的也是这种想法?不论是与不是,既然将他叫来就得主动解决好问题,可这突破口在哪儿却让我一时犯了难。
略作思考之后,我判断这个孩子认定我摸他的头是恼人的事,特别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更是对他的不尊重,而这恰恰是我当时在课堂上欠考虑之处,就此我郑重地对他开口说了三个字“对不起”,或许是根本没有想到老师会向自己道歉,再加上确实也知道自己不该在课堂上乱插话,刚才还高高昂着的头不知不觉就低了下来,简单的一句“对不起”居然打消了他对我的逆反。没有了对立,我正好顺势批评他上课时的不守纪律,并对他今后上课的表现提出了明确要求。后来他的良好表现证明,那次的教育效果是出乎意料地好。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是人,在与学生相处时难免有言行不当的地方,工作中偶尔也会有疏漏之处,甚至还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问题在于当我们确实意识到问题存在的时候,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真诚地向孩子道一声:“对不起”。看似简单的这三个字,恐怕未必就能轻易地说出来,特别是对于注重颜面的教师来说,很多人说不出口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们会找出很多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也许我们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向学生承认错误,也许我们在内心深处认为学生毕竟是孩子而没有必要赔礼道歉。但是,不得不提醒的是,当你旁若无人般地从一个受了委屈的学生身边走过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拉远了孩子与你的距离。还有必须指出的是,为人父母在错怪孩子之后,或是因为错误给孩子带来伤害时,似乎也不是人人都会郑重地对孩子说上“对不起”这三个字,究其原因,和教师固有的问题大体相仿,甚至,我们还不得不悲观地承认,因为亲情的存在让父母根本不习惯对孩子开口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
愚以为,无论之于教师还是父母,都应当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育人职责,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在教育和引导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教育和管理孩子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真诚地说上“对不起”这三个字,虽然很难却很有必要,它有利于你向孩子充分展示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如果你果然做到,会发现非但没有折损你作为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和老师更富有人情味,因而更愿意接近和亲近于你。不幸的是,有太多悲伤的真实故事在我们身边上演,或是父母老师的权威大打折扣,或是孩子逆反着并上演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的“战争”,或是孩子以极端的方式弃世,可能的原因就有我们这些大人虽明知有错,却不愿意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不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错误,也不应该在明知有错的情况下却一味保持强势,总喜欢用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掩饰错误其实并非求真之举。如果我们确实因为错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虽然很难轻松说出,但无论如何都要抹下面子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如此才能彰显出我们的开阔胸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