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55c7e4f8g7e2771a5f3ae&690&690
唐朝孟郊有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一针一线当中缝进去的是慈母的爱,而另一句俗话“不做父母不知父母恩”,却道出了不少孩子年幼时未必能够真正领会父母的爱。于是,在倾情付出和难言回报的挣扎当中,我们不得不说,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有时走得很难也很困惑,甚至是付出一生的代价。
“我走了是一种解脱,对家里也算是一种解脱,家里的钱不要乱花,我的葬礼一切从简,把钱留下来,给儿女上学用,一定要让他们好好上学……”,这是陕西省周至县一乡村小学副校长留下的遗书。身患尿毒症、心脏病、肾炎等多种疾病的他,家庭状况是“有一双儿女,儿子今年上高三,女儿上高一,妻子在家务农,家里除了几亩薄田之外,再无其他收入”,因为担心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妻子和儿女不堪其累,而选择在家中服毒自杀。读完这则新闻,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痛,为人父母在自己本当花钱保命的情况下,想到的却是把钱留下来供孩子读书。我们无法认同他消极避世的做法,但那一心只为孩子着想的爱则不免让我们内心无法平静。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最熟悉的一句话莫过于“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没有履行好把女儿培养至最优秀的责任,但是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接触过太多为着子女心甘情愿付出的父母。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这样一位父亲,用自行车将孩子一直从幼儿园推到高中毕业,风雨无阻地每天皆是如此,本来我们都以为他终于可以歇息下来喘口气了,可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不远数千里非跟着孩子去陪读,尽管孩子非常不情愿却也拗不过他。去年暑假和孩子一道来我家探访,滔滔不绝之中,竟然是他比孩子还清楚大学的发展状况和老师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学校保养读研究生的孩子恳求我开导自己的父亲,因为这个“伟大”的父亲居然还要将陪读生涯继续下去,话是说了不少可好象效果并不明显,他只答应回去考虑我建议,据说后来他还是坚持跟了去。至今,他的一段话依然有时让我想起,“这个孩子当初得来不容易,就觉得自己应该尽力照顾好,怕只有将来眼睛闭上才不会操心了吧”。
如果说上述两位父亲是特例的话,确实走向了极端而不可效仿,一个为着子女将来的前途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让人不禁唏嘘不已,而另一个是不顾年事已高却乐于跟着孩子烧菜做饭,任人百般劝解依然执著。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千千万万的父母虽不至于那般偏激,但莫不多是陷入“这一生为爱所困”的窘境,或是明明在单位里刚辛苦工作完马上又出现在学校门口接孩子,还有可能怕孩子饿了而提着好吃的;或是孩子学习至深夜干陪着不说,还时不时关心地问上一句“有没有什么需要”,尽管很多人已经步入中年其实经不住熬夜;或是孩子在学校里犯下错误,被老师一个电话催促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老老实实地像学生一样接受批评教育。如此种种,凡有孩子上学的父母多半心知肚明,而为什么又会如此无怨无悔,说到底乃是缘于对孩子的爱。至于将来孩子买房垫上老本、孙子辈的抚养尽心尽力和在孩子混得不好时无奈地被“啃老”等,哪一样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这一生为爱所困”,说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背后却透着父母们多少的辛酸与无奈,虽然天底下父母皆是如此,但我还是想说咱中国父母们真正是“从孩子呱呱落地直到自己闭上眼”,就有着对孩子操不完的心,抛却那些身为父母却不尽人事的少数个体姑且不论,大家有时或许也有些牢骚,可行动上则从未慢过半拍,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汶川地震中有位母亲用身体护住了自己的孩子,当人们发现她们的时候,母亲已经死亡而孩子却安然无恙,随行医生准备对安静睡熟的婴儿进行体检,从红色带黄花的裹被中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现场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了泪。
站在同为父母的角度,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即使“这一生为爱所困”,也会一路走来而无怨无悔,但不得不提醒两点:一是不要让孩子为我们的爱所累,更不必因为爱而伤着孩子;二是希望大家有能力让孩子读懂我们的爱,不至于我们爱得很累而心更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