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素质

(2010-01-26 21:37:20)
标签:

教育

感恩

美德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6/middle/55c7e4f8g7e115ebd9475&690&690

    寒冬腊月,这样一则报道给人送来融融的暖意。“重庆科技学院贫困大学毕业生蒲自飞从自己头半年的微薄工资中‘抠’出钱来,报答四年前资助自己上大学的人。”古语有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来蒲自飞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当年接受了4500元捐款,蒲自飞执意要还上9000元,还专门给当年为他奔走的余桂芳送上1000元表示感谢。”虽然当年的捐助者们没有接受这笔钱,而是一万元钱最终全部捐给了重庆市妇女儿童基金会,但我们从中还是看到了蒲自飞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更体现了他超越于同类学生的素质。站在一名普通教师的角度,我为蒲自飞的父母和老师培养出了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感到骄傲,也自然想到曾经就“感恩”话题写下的文章。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班里一位学生的家长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教室的门口,看见她手中拿着的书本,我便知道这一趟是为孩子当“跑腿”来了。于是,我示意教室里的那个孩子出来接过书本,没想到他走到母亲面前竟面带愠色地小声咕哝了一句:“你不能动作快点吗?”。闻听此言,我很愤怒于这个孩子的无礼和冷漠,碍于家长的情面我没有发作,待家长离开后,毫不客气地将他“请”入办公室痛批了一顿。

    一直以来,我始终把培养具有感恩之心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没曾想反面的例证就出现在眼前,虽然学生偶尔将书或作业本落在家里是常有的事,但明明是自己的疏忽却怪罪于辛苦奔波而来的家长,如此缺乏感恩之心则难免让我怒火中烧。可事后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孩子之所以缺失感恩的心,固然与其本身的素质有关,实际上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推波助澜的结果。就家长而言,正如我在一次家长会上所说的,父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平日里所思、所想和所做都围绕孩子转,似老妈子般侍候着“少爷”和“小姐”们,可他们却没有想过天底下哪有“少爷”和“小姐”对老妈子充满感恩之心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做家长的人为地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而导致孩子产生不了对我们的感恩之心;就教师而言,由于上课的缘故不得不把吃早饭放在课间,偏偏此时有不明事理的学生追着问题目,当教师的又不愿意说出“等我吃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之类的话,只好饿着肚子为学生解题,我以为,这是在助长学生的冷漠和不关心他人,尤其不得不说的是,指望着优秀学生为自己在升学考试或竞赛中扬名立万,便对这样的学生宠爱并迁就着,甚至是对自己的不敬也一忍而过,如此这般当然培养不了具有感恩之心的学生。

    我喜欢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感恩的美德体现在每个孩子身上。尽管在我的学生中出现了与此相悖的现象,但我仍将一如既往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并且期望将来也能如吴非老师那样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感恩美德的学生。吴非老师在《感恩之心》一文谈到自己的一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到苏州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安排他住在宾馆,当打开房间门,看到那豪华的‘标准间’时,第一个念头是‘要是能让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房间里住一晚上该多好!’”当学生转述这句话的时候,吴非老师觉得他那知青父母听到儿子的话一定会落泪的。而与此相反,站在同为父母的立场上,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在辛苦奔波后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埋怨,心中是怎样的一番滋味我很容易想象得出,偏不幸的是,这是时下很多父母正面临的尴尬。

    培养孩子具有感恩的美德,或许不是对父母和老师的必然追求,因为常挂在父母嘴边的是“上对下是真心,下对上是虚心”,做父母的向来很少奢求孩子将来一定要回报自己;总惦记在教师心里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生怕他们错过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知识点,至于学生毕业以后会不会来看自己其实看得很淡。即使孩子果然不讲感恩,我们也容易在“他们有了好的前途和出路”中得到满足,然而,感恩其实也是我们培养孩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虽不必以“当众为妈妈洗脚”的方法给孩子们示范,还是想借用吴非老师的一段话忠告大家:“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地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其实,家长更应该作这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