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55c7e4f8g7c6c3b98414c&690&690
如果冷不丁地问学生:“爱自己的父母吗?”他们多会很自然地回答你:“爱!”再深入地去问:“你能说出爱父母的实例吗?”则多半支吾着没了下文。是我们的孩子不懂得爱吗?非也。可为什么又会出现两问之间的反差,愚以为,概因今天的孩子已然习惯于父母施加的爱,却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应该怎样以爱回馈父母”,甚至还有数量众多的孩子认为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这当然不能说全无道理,问题是我们绝大多数父母竟高度认可,以至于在其他方面被叛逆也一忍而过,长此以往,势必造就父母难以从孩子那里得到爱的尴尬。不知道怎样爱别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即使考试成绩再怎样斐然,我们也没有理由宣称教育成果丰硕。
那是开学第一天的夜晚,忙完了备课和记录班级日志等事情后,饶有兴致地上网登陆到《李镇西新家:与青春同行》,想看看李镇西老师最近又写下了哪些教育随笔。一一浏览之后,最后定格在李镇西老师于9月1日完成的《开学第一天》上,文中他重点提到了作为校长在新学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要爱你的妈妈》,通篇演讲没有任何大道理的灌输,有的只是以长辈身份对孩子进行人生哲理的点拨,甚至推心置腹地谈起了自己对母爱的亲身体验,结尾部分他这样说到:“孩子们,请记住,爱妈妈,是人性美的基石,或者说,是人性美的起点。请从今天起,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并从细节处真正爱你的妈妈,让妈妈因为有你而感到幸福!”
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李镇西老师秉承一贯的“育人优先”宗旨,从曾经的《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到后来的《要热爱劳动人民》,再到现在的《要爱你的妈妈》,始终贯穿着“教孩子学会真爱”这条主线,李镇西老师演讲的对象是他领导下的武侯实验中学的学生,但是,身为教师的我同样从中深受教育和启迪。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相当满足于家长时常提及的一句话“老师的话比家长说的管用”,自以为这便是教育成功的例证,可最终的事实是我并没有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反思“老师说的比家长说的管用”,其实孩子有的只是对老师的敬畏而未必有真爱,说不定毕业多年之后他们已经记不起老师姓甚名谁;如果翻一翻学生的作文《我最爱的人》,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会写到自己的父母,那份爱父母的情感可以在纸上挥洒得淋漓尽致,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但真要深入了解则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在个别孩子那里对父母的爱更有造假之嫌;今天,在学校生活中,不少班主任时常烦恼于学生之间的小团体,本应该单纯的同学友谊有时竟然会变得很势利,以至于影响到班级的稳定与和谐。凡此种种,莫不是在告诉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以爱示爱”。
实际上,上个世纪中叶在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门上方,就写着这样一句话:“要爱你的妈妈!”有人不解地问苏霍姆林斯基:“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呢?”
苏霍姆林斯基回答到:“爱祖国容易,爱一个人难。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他会爱自己的祖国吗?”数十年后的今天,李镇西老师以《要爱你的妈妈》为题再次重申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真的做到了发自心底地爱自己父母、老师、同学和身边的每一个亲人,那么,我们将不必担心教育在他们那里会遭遇抵制,也不用为“青春期碰撞更年期引发争斗”而烦恼,更无须整天忙碌于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果真如此,和孩子相处岂不是人生一大快意?
最近,在新浪博客上读徐小平的文章《专制的“父母之爱”有时候就是家庭暴政》,缘起一位年轻人写给徐老师的信,其在信中可称是哭诉父亲的“专制”,徐老师的回信内容我却并不完全赞同,固然父母的“专制之爱”扼杀了不少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加以改变且时不我待,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社会问题。但徐老师的回信有三点却值得商榷:一是没有问一问父亲之所以爱得如此专制的原因;二是也没有去问身为子女是如何对待父亲的,是否有实际行动爱自己的父亲;三是结尾部分“我看到太多父母专制的‘爱’——其实那是控制欲——毁灭了前程的青年。我的眼中充满泪水,我的脸上挂着无奈的苦笑。”似有推波助澜之嫌,难免助长孩子逆反父母的“正义感”。
有时,爱得很累甚至很痛苦,未必就是某一个方面的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爱”得专制无比,子女也可能“爱”得无情无义,欲期望真正让他们之间的爱互动且和谐,父母要懂得“爱是需要能力的”,而子女也应明白“以爱示爱”的道理。推而广之,师生之间和朋友之间,也莫不是如此。站在父母和教师的角度,有时我不忍心去指责那些成年人,很多人已经是那般无怨无悔和全心全意,尽管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正如浙江“徐力案”我们没有理由一味指责母亲而宽恕其本人。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身为长辈,当然要将我们的爱正确地施加于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但也请不要忘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孩子如何用自己的爱回馈爱他们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