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关注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相关话题,偶然发现本文被新浪教育频道推荐参加这场“鸡肋”讨论,之所以称“鸡肋”,因为归根到底无非“分数才是硬道理”,哪个校长也不敢真推吴晗式人才。据称代表的是一线教师观点,虽然未经本人同意,但想想能有说话的机会也不错。推荐朋友们也去关注,链接地址:
http://roll.edu.sina.com.cn/s_pkuxztj_all/3/index.shtmlhttp://www.zzstep.com/bbs/eWebEditor/uploadfile/20090712021936637.jpg
或许是狭隘的地域观念作怪,在网上见到北京大学即将实行高考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安徽并不在有资格推荐学生的省份范围,不免有些失落。再认真研读这个方案,竟然发现有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甚至根本站不脚,回想起来还有那么一股盛气凌人的味道,让人有话不得不说。信手写下此文,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11月8日,北京大学出台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此方案称:从2010年起在北京、天津等13省市,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北京大学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看似与国际接轨的招生改革一经昭告天下,顿时引起社会各方热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更是比例高达七成以上。虽然我等资质愚钝没有机会进入北大学习,自然也就谈不上情感上的好恶,但依我对此方案的研读,再加上自身对教育的认识,由不得不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方案说上一个字:不。
既然是试行,便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花,也在情理之中。但何以首先选择的是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等13省(自治区、直辖市),据说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上海早就于2007年实施,不知作出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GDP总量的排名?看着又不像,因为陕西、新疆位列其中。教学质量的高低?恐怕不在其中的省份多半会不服气。想来其中的奥秘肯定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猜透,惟有北京大学自己清楚,但赫然将北京排在第一位,多少有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嫌疑,不知将来真要付诸实施,是否会出现所谓“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竟然北京地区的学生过半?站在安徽教师的角度,自然也免不了为安徽学生不能享受此优厚待遇而鸣不平。
即使很幸运地你是上述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秀毕业生,大有鹤立鸡群的架势,却也未必能够有机会被推荐,因为还得需要你所在的学校贵为名校,无论办学水平还是生源质量都要过得硬,校长被北大鉴定为“有资格”才行,否则,也是只能看着别人入围而生闷气,大不了埋怨自己的“出身”不好。如此想来,古人常说的“英魂不问出处”也与时俱进得没有了市场。孟子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北大则高举科学发展大旗说:“国家栋梁举于名校”。有鉴于此,我不清楚在高调谈论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又偏偏有此方案引导学生和家长将名校挤破门槛,而有的边远乡村学校因为“门可罗雀”不得不关门大吉,还算不算得是教育的和谐发展?
对于任何一所办学水平和生源质量都过得硬的名校来说,优秀毕业生自然是人数众多,如今校长已经由北大鉴定为“有资质”,可问题还是很麻烦,终究名额有限,到底推荐谁也会让校长犯难,尽管校长在公开场合宣称“我们一定会把学校最优秀、最拔尖的学生推荐到北大”,私下里运作不知会掺杂进去哪些人情因素又有谁知晓?也许有人会说“分数最公平,考试难作假”,明眼人都会清楚在此等名校考试成绩最为优秀的学生,清华北大凭自身实力也能上,何须劳神费力请校长推荐?欲成为被推荐幸运儿的,自然是在其边缘的学生,人数众多且竞争激烈,为了争取这难得的机会,谁又敢保证家长不会动用各种手段谋之,由此滋生教育腐败也未可知?一些校长被拉下马并不是危言耸听,想想这后果不免让人心生担忧,到那时岂不是北大害人不浅?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10月8日发布2009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美国和英国大学占据榜单前10名,亚洲大学排名有所提升,中国内地只有清华大学进入前50名。虽然北京大学未能进入前50名,但在内地却一直很牛,以至于中国的优秀高中生若论高考则言必称“清华北大”,也正因为如此,北大自然有气魄在全国范围内钦点优秀学生,不是指定区域的学生没有资格被推荐,哪怕你再优秀也不行;不是师出名校的学生也没有机会被推荐,因为你必须深刻反省“为什么不花钱进名校”;不是校长称心如意的学生更没有机会被推荐,谁让你太有个性过于张扬惹校长大人生气。虽然我只是一介普通教师,但还是忍不住向尊敬的北大领导请教一句:练好内功谋求创新发展和多招几个优秀学生谁更重要?
“教育公平”已经不知被喊了多少年,我不清楚它还将被人们声嘶力竭地喊上多少年,如果真把它当一回事,由不得人不对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说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