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1.ooopic.com/uploadfilepic/sheying/2009-05-21/OOOPIC_602888681_20090521135e9f4aadfa0a08.jpg
在时下的学校生活中,班主任工作难做,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和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打交道,幸福者有之,恼怒者亦有之,哀叹者更有之,当然,也还有像我这样没了班主任可当却满心向往的人。从本学期开始,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将十多年的班主任岗位让贤,着实有些失落,闲下来总想着有朝一日重新“披挂上阵”,正好乘这空档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身为班主任究竟应该怎样面对学生”问题,于是,便有了围绕它的系列随笔。今天,先贴上第一篇,随后会将其它几篇陆续刊载,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凡是做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接手一个班级,首先便要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或是向前任老师打听,或是由熟人介绍,(品梅老师说用自己的眼睛和心来观察,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或是通过家访查根问底,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我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极少数班主任,建立在对学生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几近定性的“先入为主”式的评价,以至于在日后的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总是将“你曾经有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问题”挂在嘴边,仿佛真的戴上了“有色眼镜”。孰不知,在换了新的环境或新的老师之后,即使是曾经很有问题的学生也有重新开始的良好愿望,而此时如果真的被老师泼了“冷水”,那可算是将这样的学生推向了我们的对立面。
孩子来到我们身边,他们一定有着不同的过去,有的成绩拔尖,有的表现出众,有的默默无闻,更有的“远近闻名”,但不论怎样的学生都是来接受我们教育的,作为班主任,切忌凭借先入为主的印象将他们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更不能在我们的教育没有付诸实施前便妄下结论:某某学生是清华、北大的料,某某学生“孺子不可教也”或“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曰:“有教无类”,旨在要求教育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想,不论我们班主任通过多么艰辛的努力掌握了多少学生的情况,都只能作为我们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依据,特别是要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家庭生活困难、学习存在障碍和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学生多加关爱,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情和老师的可亲可敬,如此方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教育境界。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回忆:“我小的时候是个差等生,学习成绩在全班同学中总是倒数第一。各科比较起来,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有一次我写的作文交给语文教师,他认为我是抄袭的,并当场讽刺我,使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在他上课的时候,我的眼神总往外瞅,不愿和他对视。后来,换了一个王老师,他衣着俭朴,但很有学问,不歧视我,还鼓励我。讲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当我从日本留学回来,第一个想见的便是王老师……”可以肯定地说,这位王老师在教授这个班级之前,一定了解过班级学生的情况,也一定知道苏步青,假如他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走进班级,也许,著名的数学家就将不复存在,更不会有苏老多年以后如此动情的表述。
人总是会变化的,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因此,我想提醒各位班主任:不论你将接手怎样的一个班级,务请做到对你的学生们先入却并不为主,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如此,你便迈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