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要做真正的读书人

(2009-11-02 22:25:17)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hi.shuhua.cc/attachments/2007/06/15/16932_200706151757361.jpg 

    “教师读书”这个话题本不值得去写,因为这算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问题是常识有时却不能成为共识,今天教师读书不多甚至基本不读书已经见怪不怪。也许有人会很生气地教训道:“课本、教参、习题这考试三大件,我哪一样不是纯熟于胸?”我只好辩解:只会挥舞“三大件”征战于中高考,而再不去读一本除此之外的书,总有一天会败下阵来,如此也培养不出真正爱读书的学生,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分数容器罢了!

    最近,一直想写关于教师读书的随笔,原因有三:一是同事面见领导,没想到领导第一句问的便是“现在正读什么书”,同事回来转述,我顿生对领导的肃然敬重;二是读吴非、王晓春和李镇西等老师的书,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在强调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我也深以为信;三是风头正劲的考试和升学,让今天的校园硝烟弥漫而书香味日淡,对此,我更有些隐忧。虽然我并不是精于读书的人,也没有多少读书心得,更不敢妄称“胸有点墨”或“腹有诗书”,但总觉得教师如不能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实在有损教师的职业形象,恐怕也难以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

    据权威调查表明,当前教师的读书现状令人堪忧,“一些教师坦率地说,除了教材、教参和习题集,自己从来不看其它闲书”,甚至在不少学校教师的人年均购书金额低得出人意料。对此,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因为在今天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中,教材、教参和习题集才是他们需要读的书,谓之正道,其它对于考试和升学没有直接功效的书,不读也罢。即使在他们中也有明白“读书心里亮堂,读书增长智慧”道理的人,你若问他何以读书不多,则一定埋怨道“升学压力这么大,哪来读书的时间,再者说了,也没有读书的环境啊”,于是,读书成了负担和累赘,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读书的兴趣。

    记得在一次班主任例会上,我真心诚意地提醒老师们:“要适当地减少交际应酬,留一点时间去读书;节假日旅游休闲之余,留一点时间去读书”,至今我不清楚这话是否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而自己读吴非的文章《在读书上,老师不能不如老板》,其中他提到一件事,却又一次加深了我对教师“留一点时间去读书”的坚定信念,“有位中国学生在美国读博士时,听一位教授聊莎士比亚戏剧,长达两节课,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而这位教授是化学系的”。由此我进一步想到: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多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而且还要力所能及地实现跨学科的广泛阅读,毕竟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学养一定会有更高的要求,只懂得在教材和教参里摸爬滚打的教师,即使暂时高居“把关”地位,最终也断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成长。

    其实,读书的重要性在所有教师那里都心知肚明,但不得不说的是,却又未必人人都把自己读书与否上升到事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于是,谈论考试口若悬河者不在少数,逼着孩子读书(教材和习题集)也常大有人在,信奉“只求考试成绩好,狠将课外书禁绝”更是屡见不鲜。殊不知,除教材、教参和习题集而再不读其它书籍的教师,他们走上讲台虽号称“胸有成竹”,却装的只是从那里趸来的陈旧货色,毫无创新与鲜活可言。更为可怕的是,不爱读书的教师还特别热衷于用逼的方式强迫学生读书(还只是教材和习题集),也因此把对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阅读看成是“吃饱了撑的”。

    今天,教师的辛苦有目共睹,可疏于读书却未免让人不屑。无论是出于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还是基于学生全面和谐成长的考量,为人师者还是要留一点时间去读书,不可过于目光短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