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急于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2009-10-15 20:47:24)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不要急于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教师有时喜欢自己骗自己”,虽然有人并不认同,但这确为事实。以学生犯下错误为例,一些教师不愿意“前问为什么”和“后想怎么办”,而是习惯于逼迫孩子承认错误,其心理历程为“学生犯错,我很生气;学生承认了,我的气就消了一半;学生又保证今后不再犯,我甚至可能高兴起来了,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殊不知,这种“自我认为”往往会遇上学生再次犯错的尴尬。不是不让孩子知晓他们的错误,一味地逼迫着他们认错却并不靠谱,对此略有想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在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绝少采用让孩子当众作深刻检讨的教育手段。倒不是我轻视这种方法的效果,只是觉得其间有太多可商榷之处,一是即使孩子貌似诚恳地认错,而在内心深处是否果真如此却未可知;二是哪怕检讨之后再加上保证,有时并不能真的保证孩子从此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三是偶遇脸皮薄又个性倔强的孩子,逼迫着还有可能引发对教师的逆反心理,非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还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积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然而,稍加留心之下,我们便不难发现,类似让孩子作检讨、写保证之类的逼迫认错的方法,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并不鲜见。一位教师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叙述过这样一则教育案例,“一个男生对着教室门踢了一脚,刚好被他的班主任看到。班主任把这个男生叫到办公室,板起脸孔将他教训了一顿,责令其写检讨书。男生没有办法,只得写好,恭恭敬敬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就没有再为难他。他走出办公室,在教室门口,像要发泄心中恶气一般,对着大门就是一阵猛拳,响声比刚才脚踢的还大。”对此,王晓春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位班主任的教育其实是失败的,但是他的自我感觉却正好相反,成功了。实际上他自己欺骗了自己,而且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感情,做了无用功。”依我理解,王晓春老师的点评,实际上准确地道出了不少教师的工作通病,那就是只要能够让学生承认错误,他就一定能够拿出行动去改正错误,于是,我的教育便是成功的。

    且不说孩子正处于成长中,犯下错误其实是正常现象,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而言,错误经常也是在所难免,如果次次都被人逼迫着口中念念有词:“我错了,我错了……”,怕也难免沮丧之极,甚至可能激起我们对他人的抗议和反击。尤其是站在教师的角度,难道我们便是圣人而不犯错吗?如果对于每一个错误都被学校领导甚至是学生逼迫着认错,不知我们将作何感想?实际上,一些具有反思精神的教师肯在学生面前知错、纠错,概因自觉而为之。况且,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多少都会有些错误虽没有被人逼迫着承认,但在自省中也用行动作了改正。认真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一定就每一个错误都要揪住不放,以至逼迫着他们写下检讨和保证。

    真正优秀的教师,总有很多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错误,也会给孩子悄然间自我认识错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并不依赖“非得让孩子当面认错”这样的心理止疼片,而能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和走向成功。当然,他们一定不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错误。

    在孩子面前,教师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教育和帮助他们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不得不提醒的是,我们没有必要事事皆逼迫着孩子承认错误,也许可能因此逞一时之快,可能收获暂时的心理安慰,殊不知,这种违背孩子心理意愿的做法如果处置不当,极有可能造就孩子撒谎的习惯或引发孩子对教师的逆反心理,问题非但得不到有效解决,还会积累怨恨。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我们到时就会明白怨恨会转化成什么。

    其实,家长有时也需要作这样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