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聚焦:何时家庭事业两不误?

(2009-02-06 21:24:34)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新闻聚焦:何时家庭事业两不误?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这是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给予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代课教师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的颁奖词,“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作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坚韧与执著,带给我们的是发自肺腑的感动和敬佩。或许不懂教育便再无多话,但同样身为教师却不免旧习难改,总想着在感动之余去思考光环背后的问题,即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以及如他们一般还在困难条件工作的教师,何时能够实现家庭事业两不误?我深知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里写下如此忤逆的话,确实有大不敬的味道,但说一说总是有益无害。

    据《成都商报》载,“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照管儿子和老人,两人觉得最对不住的是儿子和老人。在汉源县中学上学的大儿子埋怨:‘爸爸妈妈,初中三年你们没有看过我一次。’ 1995年2月他们在山上有了第二个儿子。2005年11月二儿子不小心摔伤了手,由于离卫生院太远,延误了医治时机,还留下了后遗症。”短短的一百余字,却道出了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三大缺憾:老人无法悉心照顾、孩子学业无法亲自过问、孩子因伤无法及时救治。我们不忍心也没有理由指责夫妇二人,谁不想让自己的老人能够颐养天年,谁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两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容不得他们有时间照管儿子和老人,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很难轻易走出大山。中国自古便有“忠孝两难全”的说法,而这句话放在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二人身上,则是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看到了家庭事业两难全的窘境。

    不敢说“他们为了岗位抛弃做子女和做父母的责任”之类大逆不道的话,也不敢问经他们培养成才的学生中有没有人立志报效家乡,既然央视选择了他们当选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想来也确实为他们“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所感动,而他们的事迹经报道后也一定会让很多人泪流满面,如此再去发什么不合时宜的感慨容易被人指责为“不识时务”。可有一点却是说了也无妨,那就是怎样才能使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以及类似的边远山区教师,早日能够实现家庭事业两全其美?在我看来,仅靠他们个人的力量,怕只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得过着山上、山下两重天的日子,家人的埋怨、生活的艰辛和难耐的寂寞等也还将维持现状。

    很久以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一句时尚的口号,不幸的是,我们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依然很穷,孩子依然很苦,当然,这里的教师日子依然也是不好过。如此看来,该改善的办学条件还得仰仗当地政府多加投入,与百姓生活和孩子上学相关的桥要建、路要修,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一样也要进入官员们关注的视野。也许,有太多的理由让这些本当做好的事情久拖不决,诸如贫困地区财政有限、边远山区过于闭塞、师资力量极为稀缺等,但我总以为有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哪怕一时果真无法解决,能常将师生的疾苦常放在心中,也算是功德无量,也称得上是践行“三个代表”。

    其实,想说的话还有很多。但认真考量之下,还是少说为好。只一点欲加提醒:希望颁奖晚会的荣耀不是美丽的焰火转瞬即逝,而应该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契机,不仅要关注那里的学校建设得如何,也要关注那里的孩子受着怎样的教育,更要关注扎根于此的教师生活质量,多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不再忍受孤独和困苦,一如常人般能够实现家庭事业的两全其美,此则善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