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教师,自然非常关心教育话题,连上网浏览新闻也不例外。今天,在新浪网上读到《信奉素食老师劝小学生戒荤 让卖肉家长改卖豆腐》,单看新闻标题就觉得很雷人,细读其内容,才知道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缘于“2008年9月初,在乌鲁木齐市某小学二年级(四)班新学期的一次家长会上,新任班主任潘晓琴给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发了一份《素食环保拯救地球》的资料,提倡为保护动物,学生的家长以后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吃素,不要再吃任何肉食,甚至卖肉的家长也嘀咕着要改行卖豆腐”。姑且不论潘老师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如果信奉素食纯粹是个人喜好或追求,别人也不好横加干涉,但真将它作为教育内容堂而皇之地搬进课堂,却有越界之嫌,引来各种非议,不亦累乎?
说到今天的学校教育,其实早就越界,本当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却已经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有些是外界强加于学校,如:确保学生违法犯罪率零指标;单亲和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等;甚至“父亲吸烟让孩子去买,儿子吸烟让却老师来管”。有些则是学校和教师心甘情愿承揽,如: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指望通过思想教育加以感化;假期费力不讨好地收费补课等;包括学生用什么样的课外资料也不遗余力地统一征订。于是,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追求三位一体的大背景下,有时,我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才是学校教育真正应该关注的重点,精力也常常被本不该学校和教师操心的事所牵扯,难怪不落下一个“累”字。
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学校和教师已经不胜其烦的情况下,居然还有教师“一片苦心”地要求学生和家长“为了环保”而食素,吃力不讨好是必然结果,新闻最后特别提到了家长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担忧,“‘吃素’对孩子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吗?学校、老师、家长又该怎样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想想也让人觉得气不顺。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自作多情还是此起彼伏,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曾有校长介绍某教师‘先进事迹’,说他一年中,对某位有思想问题的学生家访达120次”,为此,吴非老师感叹到“除去寒暑假,这位学生原本宁静的家每两天被班主任光顾一次,人没病也会被折腾出病来的!”还有,学生的父母吵嘴、打架、闹离婚,班主任担心学生因此受影响,便自告奋勇上门去调解,因为不明就里劝得不恰当,结果惹得双方怨气全指向自己;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够高的缘故,至今我都不认同有模范教师不顾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为几十个留守孩子当起了“代理妈妈”,原因有三:一是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怎样在家庭与奉献之间求平衡是个大问题;二是连自己的家人也不爱,却说热爱自己的“事业”,终究不能让人信服;三是总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助长那些留守学生的家长不负责任?限于篇幅,无法将自己所知的种种教育越界现象一一列举,但越界之累却是它们共同的结局。
马克斯•韦伯对学校教育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在一个没有正规的宗教教育和礼仪的国家里,学校成了道德品质和伦理教育的殿堂”,依我对这段话的理解,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校必须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因为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学校也好教师也罢,便不好有太多的埋怨,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出发点是好的”这一理由支撑下,人为地去做出各种教育越界举动,凡事都来一个大包大揽。写到这里,忽然想举一个不算十分恰当的例子,如果不是欲越俎代庖,又何来如人家父母般对学生进行极端体罚和变相体罚呢?因为常在这样的事件发生后,当事教师毫无例外地都会作出如此解释,“又不是自己的孩子,这样做还不是为了学生好,对他负责”,问题是家长和学生理解还则罢了,不理解岂不自取其辱?挨了处分不说,还常会被人指指点点,很长时间因此抬不起头。
如果让我有机会和新闻中的潘老师对话,我会建议她去认真学一学《教师法》,好好研读一下其中的教师权利和义务规定,真若清楚了这些内容,想来便不会采取那样的举动。此外,我还想告诉她:恪守教师的职责和本份,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不要轻易让教育越界,否则,会让自己真的很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