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今天网上见陆天明猛批郭敬明,言辞颇为激烈,引来支持方和反对方辩声一片。可那毕竟是作家圈里的事,并不影响我的观点,因为在我而言,之所以说喜欢郭敬明,其作品的艺术水准不是我等能够评判,而是重在喜欢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颗感恩的心,仅此而已。
客观地说,很早就知道郭敬明,也曾经翻过他的作品,如果有兴趣到百度或谷歌里去搜一下,相关信息当以百万计,但对于这样一个当年他刚上小学而我已经工作的孩子,尽管其业绩非凡,从《幻城》到《小时代》,常登畅销书榜,在前不久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上,郭敬明以年收入1300万元蝉联冠军,最近又据报称“2009年1月初,郭敬明正式接受聘书,成为长江出版集团北京中心副总编辑”,或许是天生与名人隔膜的关系,自然谈不上“喜欢”二字,追星一说更是沾不上边。可最近读了他的两篇文章,一是《成长也是一种温暖》(已转贴于本博《让孩子在提醒中成长》后),二是《08年我遗憾的事》(转贴于本文后),不由被他那对父母浓浓的感恩之情所温暖,于是,便有了忽然喜欢的感觉,因为在我眼里,常念父母之恩情的孩子一律是可爱的。
或许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一直以来,我始终把培养具有感恩之心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细读郭敬明的“温暖”二文,无论是“我觉得其实我生命里有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我希望我的父母过得很好,因为我对他们的感情非常地深,我非常爱他们。我的成长,包括我有今天,首先他们给了我生命,一手把我带大。希望在自己长大,有能力的今天,可以尽量回报他们”,还是“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是世界上最温暖我的存在。希望他们在2009年,和所有未来的日子里,过得开心。特别是,不要再因为我的关系,而受到大众或者媒体的批评和讽刺了。我真的很心痛”,相信他的父母看到一定会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而在我来说,却是找到了可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素材,毕竟,有那么些孩子是郭敬明的粉丝,以他的现身说理或许比我苦口婆心来得更为直接和实效。
身为家长或老师,我们总是在发愁——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将来可怎么办?然而我们自己却又在不遗余力地渲染着竞争的残酷。于是,孩子的学习便被掺入了明显的功利性,一切只奔着升学而去,“成者王侯,败者寇”,成绩好就成了对我们最大的感恩,其他不要也罢,而真到孩子对父母和长辈连最起码的嘘寒问暖都不顾及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某种程度上是家长和老师推波助澜的结果。就家长而言,正如我在一次家长会上所说的,父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平日里所思、所想和所做都围绕孩子转,似老妈子般侍候着“少爷”和“小姐”们,可他们却没有想过天底下哪有“少爷”和“小姐”对老妈子充满感恩之心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作家长的人为地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而导致孩子产生不了对我们的感恩之心;就教师而言,由于上课的缘故不得不把吃早饭放在课间,偏偏此时有不明事理的学生追着问题目,当教师的又不愿意说出“等我吃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之类的话,只好饿着肚子为学生解题,我以为,这是在助长学生的冷漠和不关心他人,当然培养不了具有感恩之心的学生。如果按严格意义上的学业模式看待郭敬明,据百度百科中介绍“2002年进入上海大学念影视艺术工程专业,05-06年休学两年。07年重新上学,转为影视艺术技学院。08年退学”,他算不得成功,但却不能抹煞他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父母亦有理由感到自豪与骄傲。
我喜欢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感恩的美德体现在每个孩子身上。我当然不能引导孩子视郭敬明的成长之路为惟一选择,不过,真有此天才也可称幸事,但从郭敬明身上,我更多想到的是培养出具有感恩美德的孩子,也愿意一如既往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吴非老师在《感恩之心》一文谈到自己的一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到苏州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安排他住在宾馆,当打开房间门,看到那豪华的‘标准间’时,第一个念头是‘要是能让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房间里住一晚上该多好!’”当学生转述这句话的时候,吴非老师觉得他那知青父母听到儿子的话一定会落泪的,正如郭敬明的父母读到儿子文章一般的感觉。
培养孩子具有感恩的美德,或许不是对父母和老师的必然追求,因为常挂在父母嘴边的是“上对下是真心,下对上是虚心”,作父母的一向很少奢求孩子将来定然要回报自己;总惦记在教师心里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生怕学生错过了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知识点,至于学生毕业以后会不会来看望自己,其实并无奢求,再说现实一点的,学生无论具有怎样的感恩之心,终究不能在职评时会加上几分。然而,我想借用吴非老师的话忠告同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地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其实,家长也应该作这方面的思考,可能也有很多方面得向郭敬明的父母学习。
与郭敬明荣登中国作家财富榜首无关,只因为从字里行间认识到他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便让我这个在80后孩子面前已经略嫌落伍的长者,忽然喜欢起他,更想让我面前90后的孩子也能从他身上学习到感恩这一优点。需要提醒的是,他所行走的人生道路却是模仿不来的。
附:郭敬明《08年我遗憾的事》
2008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每次写到日期什么的,都会用2009开头。多少还真是不习惯。
2008年有好多温暖人心的事情,我自己就在火炬传递的那段时间里,经常看着网络上那些照片嚎啕大哭(半夜两三点小区里经常回荡着我的哭声,挺吓人……),也在奥运会的时候,每次拿到金牌,我都能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爱国的情绪在08年里疯长着。还有四川的地震,那段时间也是非常焦心,根本不敢看新闻,一看见心里又难受。
不过这些已经有太多人书写了,我觉得大家肯定感受得都比我多。
2008年我特别觉得遗憾的,就是我陪父母的时间特别少。可能是我25岁人生里面和父母相聚最少的一年。忘记了是几月的时候,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回了四川,所以就在家呆了几天。那些天里,我再一次觉得自己像一个小孩儿。
有一天我想吃桂圆,我就突然那么随口念了一下,然后我就去睡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客厅的茶几上就是一大盘的桂圆。我吃得可高兴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我妈一大清早就出门满市场逛,最后几乎找遍了我们那个小城,才买到的。在不应该吃桂圆的季节里,我妈硬是帮我买到了。
但当时我并不清楚。
还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我妈其实特别小心,尽量不打扰我的工作,每一次电话响,她都先会问:“儿子,你现在在忙么?”。所以那天我正好在开会,我接起来,刚想要说“妈我在忙,我等下给你打回去”,话还没出口,电话那边妈妈就压抑不住地发出了一声非常悲伤的哭泣来。
想到这里,我真的很惭愧。
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是世界上最温暖我的存在。希望他们在2009年,和所有未来的日子里,过得开心。特别是,不要再因为我的关系,而受到大众或者媒体的批评和讽刺了。我真的很心痛。
以此文给艺术人生温暖2008的专题,我特别喜欢这个专题,我觉得它探索的是我们每个人最内心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