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元旦放假期间,难得闲暇可以坐下来看一看电视连续剧,自然定格在比较喜爱的《康熙王朝》上,那天正演的是康熙欲下决心撤藩,孝庄告诫康熙“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意在提醒康熙虽有雄心壮志,但处理撤藩问题却少不得耐心。当时,便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约是教师的职业习惯使然,免不了对这句话作了迁移性思考:其实,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但凡教师都不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出类拔萃学生的雄心壮志,可“教师难当”、“学生难教”、“社会难耐”,终究是大家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坚守雄心之一半耐心,只怕未必人人都矢志不移。而当我们面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各类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果失去了必要的耐心,也许只能落得个“壮志未酬”的无奈结局。忽然想起往届的一个孩子,按当今时髦的话说是“极具个性”,通过对他的教育,让我对育人者应具有耐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写下此文,愿和大家交流探讨。
那段时间,常有任课教师和学生向我反映一位同学的问题,或是作业马虎,或是课间打闹出格,听后第一感觉便是:“唉!你这个孩子怎么如此不争气啊?”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原因是我曾经自傲于对这名学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教育,也曾经在专门谈对他如何进行教育的《“对不起”的效果》一文中,自信地写道:“后来他的良好表现证明,那次的教育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好。”然而,摆在面前的事实无情地告诉我:对他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客观地说,在今天教师群体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中,和我面临相同或类似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很多老师始终恪守“诲人不倦”的宗旨,耐心教育屡犯错误的学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也有极少数老师在“恨铁不成钢”情绪支配下,伴随着耐心的失去而采取了非理智行动,直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由此,导致种种教育悲剧的发生,教师虽然追悔莫及,但教育形象却因而受损。于是,正确看待学生教育的反复性和耐心帮助学生成长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因为你是老师,所以应该更具耐心。”我时常在心底不断地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也努力把它渗透在对这名学生继续教育的各项举措之中。一次,我发现他对初三新开设的《化学》课程特别感兴趣,笔记做得尤其认真,在对他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也要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结果,没有居高临下的命令,他却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几次下课之后,我有意识地和他同行,以闲聊的方式提醒他要合理安排课间的活动与休息,从此,关于他课间打闹的反映少了;经常与家长保持交流与沟通,共商教育孩子的对策,三方关系也因此更加融洽,后来便很少再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不省心。毕业之前,我很郑重地推荐他加入了共青团。(注:在那年中考中,他以较好的成绩进入省示范高中就读)
不可否认,有时一次成功的教育便能幸运地帮助和转化一名学生,这在许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常有体现,曾听过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老师的报告,她自豪地告诉我们:仅利用一次放学与学生同行的机会,寥寥数语,便成功地解决了该学生的情感波动问题(我很羡慕,却又难免有些怀疑,总觉得有些太过容易)。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思有欲的生命体,且他们又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各不相同的家庭环境之中,教育在他们身上出现反复是极正常的现象,也是教育效果不稳定和问题反弹的表现,此时,如果简单期望通过一次谈话、家访、主题班会等,便能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仿佛一场“攻防战”,需要教师对施加于学生的教育给予不断强化,甚至要你来我往历经多个回合,方可使教育效果得以巩固和稳定。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想到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应该宽容他们重新犯下曾经有过的错误,当然,原则性的错误万不可姑息迁就,与此同时,更要继续充满热情和耐心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引导他们从“错误回潮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进而收获成功的喜悦!
如此看来,当我们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之中的时候,大约并不缺少追求辉煌的雄心壮志,但是,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如果还只是处于懵懂之中的孩子,那就真得要牢记“雄心的一半是耐心”这句话。
(注: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正为现在班级里少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烦恼着,以至于今天对学生们道出自己的“三哀”和“三怒”,即“哀少数学生不幸,怒个别学生不争;哀共青团员不优,怒班级干部不管;哀成长环境不堪,怒学习风气不正”,意在警示学生要以能够安心学习为幸福、以努力争先进位为方向、以共创发展平台为己任。虽然话讲得可能有些过头,但对学生直抒胸意才是符合我的个性。可无论如何,都要提醒自己不能失去应有的耐心,当然,亦不能因此磨灭自己的雄心壮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