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偶然读到郭敬明的博文《成长也是一种温暖》,感动于其中“我的2个愿望:首先希望自己的事业很成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跟我父母相处,希望有更多的东西跟他们分享……”。其实,以我的年龄,对郭敬明只是如雷贯耳却很少读过他的作品,但我又非常清楚地知道现在有很多孩子是他的粉丝,直觉告诉自己:用他的话转述给孩子们听,或许会产生独特效果,说不定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投入迎考复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冲突。于是,放学后特意请一位崇拜郭敬明的学生上台来,让她为大家诵读《成长也是一种温暖》,果然,下面安静异常,当读到我所感动的那两个愿望,有学生情不自禁地点头,当是对郭敬明的说法深以为信。回到家中,静想此事,再结合两天来在网上所见识的教师体罚学生事件,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话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时,善意的提醒对他们而言或许是有所裨益的。于是,写下此文,欲和同仁们交流探讨。
还记得当年父亲去世后的那一段时间,虽然只是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我,却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虽然即将面临毕业升学考试,同学们已是紧张地投入到复习迎考之中,热切盼望着能考入省重点中学,要知道,那时能从小学考入省重点中学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可我却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来,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傻傻地呆在教室里。
又是一个阴冷的早晨,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朗读课文,只有我漠然地注视着课本,脑中一片空白。这时,身后走来一个人,轻轻地俯下身子,在我耳边同样轻轻地说了一段话:“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要努力争取考上一中,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一中是当年我所在小城唯一的一所省重点中学),普普通通的轻轻提醒,对于当时的我,却似一束阳光照射进了内心的最深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很久、很久,还在为这句话激动着,甚至后来向自己的学生转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还会有那悸动的感觉。当然,我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如愿考入小城里那最知名的中学。
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接触的原因,我已经不能记起这位老师的音容笑貌,但这段话却成了我终生无法抹去的记忆。
现在,自己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在努力探索着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固然有人追求“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也有人信奉“严师出高徒”,更有甚者置学生的合法权益于不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我以为,教育的真谛是提升人的心灵与智慧,无时无刻不需要心灵沟通,心灵开放才有真正的教育,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只有与学生打开心灵,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那富有生机的教育,触及心灵,感动人心,最能体现教育的真意。成长中的青少年,处于叩问生命、探索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自由,关注自我,也希望与教师真情交流,以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教师也呼唤学生的信任与理解,给教师以力量和智慧。因此,教育的方法并不一定都得是义正辞严和有板有眼,也不一定要体现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更不可动辄对学生施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友善的眼神、一个会意的笑容、一句善意的提醒,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点滴的心理变化,真正以我们的关心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相信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再小的问题,请别忘提醒》,其中特别提到“当教师面对孩子身上已经积重难返的问题而一筹莫展时,是否考虑过当初问题还只是苗头,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一个善意的提醒”。是啊,当我们面对尚处于懵懂状态的孩子,应能够体谅他们的稚嫩甚至是无知,有些问题如果确实需要批评、惩戒,其实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仅想到用一味地极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有些问题并不足以构成对孩子成长构成致命威胁,诸如: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无法保证答题的准确性,上课有那么一点不自觉,调皮着惹出一些纠纷,甚至是思想、情感上出现不应有的波动,有时给予一次提醒或许就能迎刃而解,哪怕再三反复,为师者也不能就此失去耐心而动粗,毕竟,孩子有时正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如若提醒终不能见效,也不必像有的教师在文章中所说“给学生以一千次提醒”,设想一下,真要这样,不知是教师真的无能还是故作姿态?依我之见,提醒之后还应该有后续的教育手段跟上,更少不得恒心和耐心,但绝不可仓促之中便上演极端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古语云:“师者父母心”,不管我们是否真如父母般被孩子牢记于心,职责使然,还是希望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都能用父母、兄长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学生的稚嫩与无知,用最科学的方法哪怕是一句轻轻的提醒去引导学生摆脱困惑、获得成长。
附:郭敬明的《成长也是一种温暖》
成长也是一种温暖
2008年是我成长最多的一年。可能成长吧,我觉得如果属于我的关键词的话,可能就是成长,或者变化。
第一次被注意到的时候觉得挺虚荣的,觉得很满足虚荣心,觉得挺好。后来渐渐地变成一种困扰。因为可能别人接受还是你镜头面前,打扮好了,光鲜亮丽的样子,你生活中那种特别随意的状态,别人会评论会指指点点。比如说你去看电影,去吃饭,别人还是会说,在你背后议论,其实那种感觉还是多少会有一点不自在。上
我觉得从某个意义上说,我是一个活的标本,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毕业,你的高考,你上大学,你的吃穿住行,你的父母,大家都了解,都在不断的报道,所以感觉就像是一场真人秀。然后我渐渐变成很多学生心目中的一种标本,从一个很平凡的小城市学生,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其实我很想跟他们分享我的这种历程,我的这种成长,我觉得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觉得我自己是感悟很深的,我也希望分享给他们。渐渐地经历多了,你会自己去从中分辨,哪些是我所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经历了雪灾,还有跟我关系比较密切的地震。因为我家是四川的,我爸妈都在四川,然后还有奥运会,这些都是2008年让我觉得特别的地方。
我觉得首先雪灾和地震,它是一个天灾性的东西,是让人觉得很遗憾也很心痛的一件事情。但是当面临这种事情的时候,其实社会上有很多温暖的东西,包括大家积极地帮助灾区,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言论,甚至年轻人一代的他们的行动,这些都是让人觉得很感动的地方。
我记得我特别感动的就是在中国奥运圣火传递中,中间有一些阻碍的时候。网上有很多讨论,自己也看了一些。我很少哭,但是看到这些图片,包括很多中国人团结的事情发生,我当时真的感动得在电脑面前就哭出声音了,这么多年以来,很少。这是一种民族的感情,这点蛮让我觉得记忆深刻的。
我记得是看到一个老人,然后有一个牌子,好像上面是写祖国好,还是什么,包括留学生,法国的留学生,他们在保卫圣火,那些照片,看到那些都特别地感动。
奥运会也哭得很多,每次升国旗都哭,每次拿金牌都哭。我就是特别激动,特别像赛艇。当时那种感觉,我觉得我还是挺热血的一个人。
我生命里的动力
我觉得其实我生命里有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我希望我的父母过得很好,因为我对他们的感情非常地深,我非常爱他们。我的成长,包括我有今天,首先他们给了我生命,一手把我带大。希望在自己长大,有能力的今天,可以尽量回报他们。
我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我爸妈在这方面真的是吃了很多的苦。像我经常半夜发烧,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出租车什么的,他们经常会冒着大雨,走大概一个多钟头,抱着我走去医院。深更半夜,然后看完病再走回来,可能隔不了几天,又生病又去。或者说是我大概3到6岁那阶段,大概每年有半年的时间,都是待在医院里面的,他们也要一直照顾我。所以他们其实放弃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同时还要兼顾工作。特别是我妈妈,她为了我也牺牲了她很多事业上本来可以有的发展。所以说这一点上我特别地感谢他们,因为我是独生子女,而且那个时候我身体太弱了,他们完全能得到生第二胎的指标。但是我妈妈那个时候也没有要,因为她说,我就是喜欢我的小孩,无论他怎么样,我希望把他样大成人。所以到今天,我好多邻居看到我,对我妈妈说,你终于把他养大了,真是不容易啊。我给妈妈买名牌包包,给爸爸买车子也好。我就是希望他们可以过更好的人生,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让他们过得最舒服。
我的2个愿望
现在的我首先希望自己的事业很成功,自己的公司能运营得很成功,我觉得这是作为我生活中很充实一部分。这样很饱满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最基本的东西。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跟我父母相处,希望有更多的东西跟他们分享。这是两个我觉得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其他相比起来都不是那么的重要,我觉得这两者如果可以圆满的话,那我的生活,会觉得很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