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早恋

(2008-12-25 20:27:04)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一直以来,担任的是初中班主任,于是,在自己的教育词典中便没有“早恋”这一说,倒不是我这个人过于保守而不能接受出现于眼前的新生事物,也不是有意识地回避矛盾和问题,实在是觉得初中的孩子离恋爱一词还有太远的距离,且不说“年轻时不懂爱情”,即使真在孩子中有了家长和教师担心的“卿卿我我”,依我所见,大约只能称得上是懵懂之中追求好玩罢了。有人可能对此并不赞同,甚至还会不无担心地强调“今天的孩子可不敢小瞧”,比不得教育名师能够拿出一整套理论加以佐证,但多年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却让我想说上一句:面对孩子中的异性相悦现象,没有必要无限上纲至以早恋加以论处。写下此文,欢迎批评指正。

     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似乎“早恋”是很多教育者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还会有人煞有介事地宣称“连小学生都难以幸免”,对此,我却并不赞同,虽然不能指责出此议论者是在杞人忧天,但轻易间就将爱情这般庸俗化却值得商榷。记得在《人民教育》上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班主任觉察到某位女生可能为“情”所困,便利用午休的时间找到当事女生,只字未提“早恋”话题,而是由青苹果的感观美丽却滋味酸涩,引导孩子明白学习阶段涉足两性之间的情感尚为时过早,既没有武断认定孩子身上出现的是早恋问题,也没有因此对孩子横加指责,更没有将此事渲染得人人皆知,却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足见教育者的细心与智慧。

    客观地说,今天的孩子所能享受的信息资源远甚于父辈们所处的年代,对于爱情乃至于性,其实并不陌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懵懂之中对异性产生好感,算不得是什么新鲜事。稍作了解便不难发现,其实很多孩子非常清楚受此困惑的危害,曾听到过有学生这样说“青春的爱只是我手中的一只纸蝶,遇见风会吹走,遇见雨会沉沦,遇见火会焚烧。虽然带有梦的翅膀,却永远飞不起来”,也听到过学生如此说“一颗种子从扎根土壤到结出果实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早生根或发芽并不意味着能结出好的果实,它有很大的概率为无花果或枯果”,还听到过学生谆谆告诫学弟学妹“梦醒时分,一个不成熟的梦,空留一段稚气的回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极少数孩子身陷其中,甚至还能搬出“中学生的恋爱好比在爱情海中试航,为以后的大风大浪做准备”之类的说辞,但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冷静客观地分析,完全算不上是对爱情的追求。

    对孩子中出现的异性之间产生好感问题,不放纵亦不回避,实乃为师者应有的正确态度,无须对此讳莫如深,甚至觉得还可以和学生开诚布公地谈谈婚恋家庭问题,而对此如防范洪水猛兽般草木皆兵,反倒刺激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日盛,甚至付诸行动,后虽经家长和教师苦口婆心相劝,却收效甚微,如果再有那么极个别家长和教师习惯于采取高压政策,甚至不惜摧毁学生的自信与尊严,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悲剧和惨案。面对花朵的殒落,纵然后悔也是于事无补,道理虽然明了,却未必真正深入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家长也不例外。

    站在同样身为教师的角度,我无意指责有同行在男女学生相处问题上的草木皆兵,但又不得不说,确实有一些很正常的男女学生交往,被教师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误解,还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武断措施,把原本并无不妥的交往人为地异化,将当事学生活生生地逼向“万劫不复”的境地,最终助长了假戏真做,荒废了学业前程,迷失了生活方向,着实让人觉得可惜。有鉴于此,在确实掌握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关系的事实基础上,为师者要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对孩子晓以利弊,动之以情,不轻易把一切涉及到两性的问题都无限上纲上宪至道德诉求,甚至还简单地以处分了事,而要尽可能以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身份,帮助学生解除困扰和恢复常态。而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处理此类问题,保密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不管老师家长担心也罢,提醒也好,异性相吸总会不知不觉在少男少女身上发生。无论孩子惶恐也罢,焦虑也好,情感的种子终究会在心田悄悄发芽。但这些不足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我们没有必要将之高抬为恋爱,只是多加了一个“早”字;也没有必要为此层层设防,恨不能将孩子置身于真空之中;更没有必要闹腾得满城风雨,以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引导孩子理智对待这种情感的变化,悄然在内心安装控制情感的“阀门”,才真正是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完全不必非得用怎样的强制手段一律来什么“格杀勿论”。

    如果不认为孩子之间上演的不是什么早恋,那么,我们便不会遇上此事就如临大敌,更不会气急败坏之下失去应有的理智,如此,才能静下心来去思考应该如何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走出成长中“少年维特”式的烦恼。还是那句话:恋爱是成年男女之间演绎的一段美丽,对于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早恋。

    行文至此,还想再说这么一个例子:“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位学生由于相互吸引走得很近,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干涉,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干涉反而为两个孩子增加了共同语言,因此更加接近,俨然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后来,校长改变了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师都叫去,没有批评孩子们,反而说老师误会了他们,把纯洁的感情玷污了。过后,这两个孩子依然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就因为缺乏共同点而渐渐疏远,最终由于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王子和公主相差太远而分道扬镳。”希望对正苦恼于孩子此类问题的家长或老师有所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