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读到两则与教师相关的消息,竟然都是涉及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细读之后,有些感慨。无论教师的初衷如何之可以理解,但毫无例外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相反,一则消息中的当事校长被警方介入调查,另一则消息中家长直接与教师在电话中就争吵起来。站在教师的角度,我并不反对对问题学生加以处罚,但主张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无意为相关消息中的两位同仁辩解什么,也不赞同“管得严格,成绩才能上去”(潜台词为打才算得上严格)的说法,否则,不打学生的教师却有不负责任的嫌疑,只是针对“在今天的教育生活中,一旦教师以打的方式对待学生,常会将自己陷于尴尬境地”,谈谈肤浅的看法与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说到当下的教育,很多教师都在为难着,似乎学生真成了“碰不得、说不得”的重点保护对象,上有法律法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下有师德规范约束教师不敢轻易说出“不爱学生”之类的话,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任再不堪和不可理喻的学生,哪怕搅扰得班级或学校不胜其苦,也断没有可以将其开除回家这一说。于是,教师只好从苦口婆心地说教开始,到不辞辛苦地一遍又一遍家访,终于忍耐不住而对学生动了手,威信高的教师也许相安无事,而那些平时就有点震不住学生的教师,日子却不好过,或是引来家长到校追究责任,或是被告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是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地报道渲染,结果只能是教师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和接受处罚,无论你怎样用“为了学生好”加以解释,也是于事无补。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学生据此为“尚方宝剑”,公然和教师叫板,常将“我到教育局去告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想想都让人觉得生气。可现实终归是现实,全社会既然造就了学生不畏打和骂的局面,教师完全不必非得来一个“霸王硬上弓”,否则,只会自取其辱。忽然想起一则笑话,说两个司机不知何故争打起来,两败俱伤,旁观者发现两人的车牌号恰好能够说明问题,一个是00124(动动要尔死),另一个是00900(动动就动动)。有鉴于此,教师真没必要非得和学生“打得激情燃烧”。
《老子》第七十四章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意思为老百姓不怕死,又怎么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据此揣度今天部分学生的心态,他们依仗来自方方面面的保护,并不畏惧教师的打,而身为教师再用打的方式以期震住学生,想来也不会一用就灵。可学生毕竟还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形形色色的问题总不免呈现在教师面前,有些还很恼人,怎么办?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是不是真的就无计可施,依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其实也未尽然。以学生迟到为例,怕在所有的学校都不可避免,当面对这一问题时,也许有教师会想到让学生写检查,也许有教师会采取罚站的方法,也许有教师还会用板子打手心,如果真按今天的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后两种都涉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我算是一个还稍懂自我保护的人,便没有以上述方法对待迟到的学生,而是在最近以让他们跳舞的方式整治迟到现象,效果竟然出乎预料的好。
一直以来,我就很反感“打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这样的说法,毕竟有那么极个别的学生着实可气,再者说了,如果以此说法指责教师的不是,怕是孔孟圣人也难以幸免吧。可毕竟时代不同了,抱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不放,动不动就对学生以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确实有些过分。如今的学生维权意识在增强,家长护犊心情也日盛,棍棒底下出成绩已不被接受,即使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不定连学校的门都不愿踏入,打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弄不好还会对教师来一个拔刀相向,岂不悲哉?
如此看来,生不畏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没有必要非得拿打来办事。不过话又说回来,是否对学生中的问题听之任之而不加教育和管理呢?我看仅从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言,就不会被各方接受,还会授人以把柄,也终究对不起自己挣的那份工资。惟今之计便是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多开动脑筋,既要做到教书育人尽心竭力,也要在面对不良学生时想出合理合法的惩戒方法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