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眼中是孩子

(2008-12-12 20:29:47)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今天,女儿要参加初三年级的第三次月考,妻子很早就起来做饭,不多一会儿,两碗热腾腾的排骨汤下米面便摆在了我和女儿的面前,拿起筷子,非常自然地夹起几块排骨放入女儿碗中。当时,我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下意识的举动罢了。可后来在新浪网上读到一则新闻,说的是重庆市铜梁县高楼小学六年级两名学生吃饭时打闹,互相往对方饭碗撒炭渣等脏东西,班主任得知此事后,竟再往其中一名学生碗里撒了一把炭渣,并逼他吃下。读罢却不由得不让人将两事放在一起作比较,甚至在心里暗想:如果这名学生是当事班主任自己的孩子,断然不会发生如此荒唐的闹剧。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欲引起同仁的关注。

     过去,常听老人们说起,任凭子女到了怎样的年龄,可在父母眼中却永远是孩子,无论怎样的错误都会加以原谅。当时,限于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并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等到自己果真结婚并有了孩子,似乎渐渐读懂了它。女儿不算是个勤奋的孩子,在学习上多少有些懒散,为此,常不能在考试中取得极优异的成绩,虽没有动手打过她,却也没少厉声训斥,可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于她,生活上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亏待于她,有时,还会因为妻子对她批评得不合理而争上几句,更不用提在心底里对她有丝毫的厌恶之情,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那天读到《意林》上的一篇文章,当“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参观者如潮,他的父亲却对作者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而对于我这个父亲来说,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就这样一句很朴实的话语,却让我霎时为之一颤。是啊,在父亲的眼中无论怎样的英雄也只是个孩子,有的永远只是柔情与怜爱。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我自然想到在为师者的教书育人生涯中,眼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简单的学生,还是学生与孩子的和谐统一。

    如果在教师的眼中看到的只有学生,那么,我们只能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视为单纯的谋生手段,也必然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到点才来,适时即走”,该上的课不会缺席,该管的事也不会推脱。我当然不能对此有任何的指责,否则,人家回一句“要不您来试试?”,算不得名师和专家的我必然哑口无言。可总觉得其中缺少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便不难理解那极少数教师的所作所为,或是只关注学生在自己眼前的表现,忽略目光以外的教育;或是每天只顾着将真理的话语向学生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真心接受;或是盛怒之下,不分轻重地对学生施加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果问他一句:何以如此?很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学生而已,又不是自己的孩子”。

    古人云:“师者父母心”,意在强调教师理应缘自心底去爱学生。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却常要求教师像爱自己孩子一般去爱学生,甚至有师德模范还会在报告中说置孩子于不顾而关爱学生,听到这样的要求或报告,我内心中常不以为然,总认为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或那些人心理不够健康,毕竟教师也是人,理当将自己的孩子摆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想到关爱学生。可不得不说的,虽然教师不至于非要来一个什么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看,但在眼中能够看到面前的学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多想想他们因为不太懂事而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却也不算是太过分的要求。学生果真在教师眼中也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也能想到他们在父母那里是心肝宝贝,那么,我们便不会将市井恶语向他们发泄,也不会布置超量作业而牺牲他们的休息时间,更不会用极端的方法对他们施以体罚或变相体罚。

    有鉴于此,真诚地希望全天下所有的教师都能记住这句话,虽不必真为了学生动辄牺牲家庭幸福和自身健康,否则,难免有假崇高的嫌疑。但最起码要时常提醒自己一句:“我们面对的还只是成长中的孩子”。如此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