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造恐惧当节制

(2008-12-11 12:32:50)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如果把恐惧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怕没有学校和教师会接受,因为大家更习惯于听到“神圣”、“纯洁”和“高尚”之类的词语。可认真细想之下,其实恐惧在我们来说并不鲜见,教师极端体罚学生、学生对老师挥刀相向等,甚至堪称高度恐惧,且已超出教育管辖范围得由法律介入强制处理,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人为制造恐惧有时还是我们手中的利器,以此逼迫学生服帖地潜心学习,仍有相当的影响和市场。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过度依赖以恐惧威吓学生,则难保将来不出现“学生因不恐惧而不学习”的问题,有鉴于此,站在教师的角度,我以为,让学生恐惧几回并不为过,尽量克制些不要滥用便好。限于自己只是个普通教师,无权对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指手划脚,如何消除今天教师所面临的恐惧(包括经济上的恐惧),想来他们一定有所规划,就不再将此纳入本文讨论的范围。

     今天,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习惯于用制造恐惧的手段对付孩子,有时,居然还会不约而同地将对方加以利用,如孩子在家里不听话,家长可能恐吓道要去告诉老师,学生在学校里实在不像话,教师也许威胁说要叫家长。如果面对的是还算听话的孩子,家长和教师的这一招或许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如果遇到的是连校门都懒得跨入的孩子,则很难奏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平心而论,现在的孩子确实较以前难以管教,在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有时还会让我们大跌眼镜,前段时间接二连三见诸报端的学生杀害老师事件,让人忽然觉得教师居然从事的是高危职业。面对这种变化,国家、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当然得想办法为教师提供帮助,而家长和教师也要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寻找教育对策,且不说一定要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起码也得争取做到“对症下药”,可现实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并没有掌握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是眼中只有学生的分数,于是,当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时,有意识地制造恐惧以期控制住孩子便成了他们不二的选择,为此,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父母指着清洁工人对孩子说“今天不好好学习,明天只能去扫马路”;荒唐的是听说过有学校居然将草鞋和皮鞋挂于门口,警示学生“学习决定未来”;也会听到成绩不好的学生哀叹“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雨”;还会在很多学校的毕业班内看到“离高(中)考还有×天”的倒计时,给学生一种长久笼罩于心头的紧张感;而一次紧似一次的模拟考则更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

    应该说,适度地让孩子产生一定的恐惧,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未必全然是坏事,有时这种适度的恐惧还真的能帮助孩子更专心地投入学习。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孩子完全因为恐惧而不得不学习,实际上是最低级的学习心态,稍微遇上干扰和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容易让孩子走上厌学的道路,果真如此,我想,面对那抱着“舍得一身剐,敢把学习拉下马”的孩子,任家长和老师制造再大的恐惧也无法逼迫他们安心学习了。也许,我们有太多无奈的理由,如: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让家长不得不时刻担心孩子的学习,依然存在中高考指挥棒容不得哪怕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丝毫的懈怠,升学考试成绩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甚至可以左右一所学校的生存空间,凡此种种,似乎都在逼迫即使是最成功的家长、最优秀的教师和最知名的学校,也不得不给孩子制造些恐惧,差别也就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

    因为过分依赖制造恐惧以逼迫孩子按照长辈的意志去学习,由此产生的悲剧时常在上演,从浙江徐力弑母案到中高考前后屡有学生自杀,很让人痛心,而越讲学习却制造队伍日趋扩大的厌学孩子群体,常让人心生困惑。有鉴于此,对孩子偶尔制造些恐惧并不可怕,而且有时还很有效,问题是我们千万不能迷信“惟有让孩子害怕,才能好好学习”,更不能视之为什么灵丹妙药。当务之急是身为家长和老师要多在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帮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学习,即使不能如此,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也可,真要到迫不得已必须制造些恐惧时,也要有所节制,切不可堂而皇之地滥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生要有静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