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孩子一份希望

(2008-12-02 21:52:54)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教育不建构“天堂”》,善意提醒对于孩子身边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可人为加以粉饰,更不能误导孩子以为人世间一切皆美好,而应力求做到真情告知。或许,在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不少孩子一路走来会风平浪静,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带着热切的期望开始新一天生活的呢?只怕未必。让人惊讶的是,小小年纪的孩子,有时我们竟然能从他们口中听到“活着真没意思”之类的说辞,更有甚者,花样年华的孩子会选择走上不归路,留给父母和社会的是无尽的伤痛与哀思。或许,有时这不简单是加强珍爱生命的责任意识教育问题,能够送孩子一份希望可能来得更真实。需要声明的是,今天写下的文章不是自我责难教育,谈的仅仅是个人感想。

     昨日,在网上读到一则新闻至今仍心里不好受,据称一位九岁的孩子小海为向父母要10元钱看病抓药,家境贫困的父母为谁去借这10元钱而发生争吵,孩子竟然用红领巾欲结束自己的生命,虽被解救却还在昏迷中没有醒来。报道的《记者手记》中说:“虽然那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球在不停地左右移动,可这只是深度昏迷时的一种病态,这个9岁的孩子并不知道眼前发生的事情。两名护士姑娘配合着,将一针管又一针管的液态药品推注到小海的鼻孔里,没人知道这小海能不能苏醒过来,何时才能醒过来。”我不清楚那样一个年幼的孩子决定走极端时的内心感受,想来既有对父母的心碎,也一定有对这个世界的绝望。虽然不能说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可以用“笑贫不笑娼”来形容,但生活在一个极端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其经历的白眼和冷遇想来不会太少。可我还是以为,并不能就此抹杀社会中真情与温暖的存在,哪怕就我个人而言,遇上这样的孩子也会毫不犹豫地掏出比10元更多的钱,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比我更具爱心。然而,就这件事本身而言,我们又不得不悲哀地承认,面对孩子的父母我们已经无话可说,重要的是,孩子身边还是少了为他提供温暖和帮助的人,甚至没有人去告诉他这世界其实能给他提供生的希望。

    孩子的悲哀,我们可以说出有太多的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我们又能去责怪哪一方呢?也许,为人父母者会感叹生活和精神负担着实让人难以承受,孩子争气倒也能够求得个心理平衡,辛苦之下却颗粒无收,多少有点让人觉得不值;也许,社会有关部门会以不知情或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为由,不认为我们的社会求助机制存在问题;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说出社会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不公平和非正义现象,不说便罢,一提难免直觉得血往上涌。可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人生旅途中,孩子有比我们更长的路要走,因此,不必在孩子面前只一味强调竞争的残酷、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险恶,引导孩子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人世间的美好和社会中的公平正义,送孩子一份让他们能够好好生活下去的希望,也一样不可或缺,如此,怀着对世界和未来的憧憬,孩子们才能一直坚强地走下去。

    身为教师,由这件事自然联想到我们的学校生活。平心而论,我应该算是一个特别注重学生成绩的人,但反对动辄来一个只表彰成绩优秀学生的做法,更反对长辈只顾着将“差生”、“笨蛋”之类的称谓常挂嘴边,毕竟这实在折损一些暂时成绩落后学生持续学习的希望;就目前自己所带的班级而言,确实也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成绩不敢让人恭维,限于多方面原因,短时间内就让他们来一个突飞猛进的提高,我也无能为力,但常给他们以鼓励和引导却始终不曾放弃,以期帮助他们留一份美好的希望在心中;对班级里遇上困难的学生,小心呵护其尊严,必要时稍微发动一下,以大家之合力伸出援助之手,好歹也能让当事学生相信世间自有真情在。

    其实,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站在教师的角度,只有发自内心地帮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我们送给他们的不只是知识和品德,还有一份支撑他们前行的希望,让他们粗略地知道自己会有相对美好幸福的未来,或许这并不完全由分数来决定,那样,我们的教育才可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育慎用计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