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网友根据相同的材料却写下了不同的文字,读来甚觉有趣,哀叹于自己写不出优美的文字,也无法完成话题作文,所以只能无味地写出自己的一点感悟和体会,出于职业性的习惯思维,便想到有话要对专注于培养孩子成龙成风的家长说,希望大家看了以后不要见笑,也烦请好友点评,以帮助我不断提升水平。
在那无垠的苍茫草原上,一头疲惫的成年狮子行走在前,蹒跚在其身后的是一头羸弱的幼狮,已然数天未成食的它们随时将倒地不再起来,更为糟糕的是它们看不到任何可以捕食的猎物。忽然,天空中传来一个声音“你可以变成羊”,起初并没有引起它们的在意,但“扑通”一声,幼年狮子终于支撑不住而倒地,成年狮子含泪告诫孩子:“你应该变成羊”,尽管幼狮百般不愿意,最终也不得不摇身变成羊。
丰美的青草,让小羊不再为寻觅食物而四处劳累奔波,成年狮子则因为守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侵害终被饿死。面对此情此景,简单用“悲壮”二字已经不能概括之,它更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于子女的关心与厚爱,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一切只为了孩子能够平安幸福,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乎?遥想当年,向来不理会教条礼法、厌恶官场仕途和爱憎分明的嵇康,为当时的朝庭所不容,被判极刑,可就在临刑前嵇康却为儿子嵇绍作了一篇《家诫》,总结了一条又一条的人生教训,希望儿子长大后小心做人,果然,“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嵇康自己可以义无反顾地以死继续他的“狮子”般的辉煌,却也小心翼翼地为儿子的生活考量,让他不折不扣地变成了一只“羊”。类似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真可谓不胜枚举,就连大贪官和绅不也是教导自己的儿子要本分做人和老实平安过日子吗?
把历史的目光聚集于现实,我们更可以看到如今的很多为人父母者,或许有千般万般理由,便不谈自己读书几何,活生生硬逼着孩子“上文山、下题海”,哪怕自己的孩子可能根本就是读书无望,也不会有半点的松劲,全然是一股把身家性命全押在孩子身上的拼命姿态,武力压制逼迫也好,苦口婆心劝导也罢,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孩子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期在中高考中金榜题名,成则春风得意,败则垂头丧气。前日,和同事聊天,惊闻其同学竟因孩子高考落榜而精神失常,不免生出许多感叹与悲凉。“把孩子变成一只会考试和拿分的羊”,其实正是眼下为数不少父母的最大愿望。
不敢在一门心思只盯着孩子成绩的家长面前谈“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这极容易让他们觉得你是在嘲笑孩子的无能,如此换来就有可能是家长对你的不敬,再者说了,对已经如痴如狂的家长劝告其按科学的规律培养孩子可能也不会被接受。其实,从同为家长的角度出发,我也能理解他们的无奈。但身为教师,却不得不提醒全天下为人父母者,培养和教育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可终究是人各有异,能上得大学当然可喜可贺,而上不了大学也未必就一定不能成才,毕竟今后的路还要孩子自己去走,他们的日子还要他们自己去过,强孩子所难未必真就是好事。
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之路,其实便是家长的最大成功,完全没有必要以成人的思维非逼着孩子“应该变成羊”,哪怕我们有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