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当丫鬟和家丁

(2008-11-25 20:33:11)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今天因学生参加篮球比赛而放学稍早,却不想骑车出校门时遇上了难题,专门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拥堵在门口让自己寸步难行,一筹莫展的我,既感动于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又哀叹于家长对孩子的为爱所累。是否非得每日如此不辞辛劳地接送孩子,不好多加评述,因为家长说出诸如“社会治安状况难以令人放心”、“交通安全事故让人提心吊胆”等理由,我完全没有办法反驳,否则真出了问题,绝非我等之辈可以承担,只是总觉得有话要说,结合今天在《意林》上所读的一篇文章“绑架父母的潮流”,说的是在子女的“绑架”之下,父母一辈子得为他们操劳,便想提醒为人父母者:爱自己的孩子当然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委曲求全地为他们当丫鬟和家丁。

     说到父母关心孩子这个话题,只怕每一个家长都能说出自己的辛勤与付出,而且是无怨无悔者居多,即使对孩子偶有生气的时候,又多半与学习成绩有关,于是,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哪怕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上学”,更有甚者,记得以前班级有一个孩子身体略弱,在中学六年时间里父亲硬是用自行车送了六年,曾经我也劝过要对孩子适当放一放手,终究拗不过家长而只得作罢,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尽管孩子本人百般不愿意,父亲还是不放心地跟着去陪读。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孩子虽然才上幼儿园,家长就已经不辞辛苦地带着他们在各种类型的才艺特长培训中奔走了,更别说面临中高考,家有考生,父母是何等地焦急与企盼。

    是不是家长如此辛苦的付出,就一定收获了最理想的结果呢?据我所知,恐怕未必,也许孩子的学识才艺真有提升,但对父母的感恩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简单地以“可怜天下父母心”表达自己的无奈,并不足取。认真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很多家长不论出于何种动机,毫无例外地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摆第一位,而为换取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通常的办法是满足其一切物质要求和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哪怕学校里安排学生要做一点家务劳动,也几乎一律以可能影响学习而由家长代劳动了,久而久之,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地位出现异化,孩子成了为学习而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父母却成了随时得要小心伺候的家丁和丫鬟,本当为人子女理应孝敬父母,但在地位异化之后,却演变成了父母不得不处处讨好孩子,想想也难怪常听说有些孩子在家里动不动对父母发脾气,对此,王晓春老师曾经这样分析道:“当你给孩子当奴隶的时候,孩子的感恩心肯定要发生畸变,因为主人对使唤丫头一般是没有感恩之心的”。

    就绝大多数中国父母而言,宁肯苦了自己也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仿佛已经渗透进了自己血液之中,哪怕明知“投资”孩子换不来任何回报,我们依然执着地前赴后继,也许今天的孩子也会如我们一样对待他们的孩子,想来这就是生活吧。可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家长真是那般心甘情愿地当起丫鬟和家丁,其实对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并无任何好处,《绑架父母的潮流》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大帮顾盼自雄比下有余而比上不足的人,不谈自己的来自,仿佛无父无母”,想想我们的孩子真是成了这样的人,怕不能说我们的家教很成功吧?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鉴于此,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理当成为父母的神圣使命,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自然也是责无旁贷。而我想说的是,虽然时代已经不同,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我们不能再动不动便对孩子来一个家法“伺候”,但也不必委身去给孩子当什么丫鬟和家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