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不建构“天堂”

(2008-11-20 09:53:58)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孩子是天真的,在他们眼中很少注意到各类危险的存在,也容易轻信别有用心之徒的花言巧语,我们不能责怪孩子,此乃天性所致。但站在教师的角度反思,我们是否有意无意之中在孩子心目中建构起的是“天堂”,更多的是引人向善。相信人世间的美好,这当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少对孩子强调了其外在生存环境中的危险,没有帮助他们真实提高防范侵害的意识和能力。正好天遇上一件事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此文新浪草根首页采用置顶共飨

    昨天临近放学时,省电台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对我校开展的“关受女生”教育活动很感兴趣,并有意做一期专题节目。因为此举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我便应承下来,随后电话通知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稍作准备,以接受采访。本是一件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普通小事,却引发了我的另一番思考。

    之所以把关爱女生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学女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二是社会上还存在对女孩权益构成侵害的不安全隐患。特别是针对第二条,引导女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不是为师者有意向学生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更不是吓唬学生以让他们失去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实则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想想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独自出门时,父母总是不忘叮嘱一句:“当心外面有老拐子(人贩子的俗称)”。老师与家长,话虽不同,理却一致。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堪称净土,虽然世俗的影响已经渗透于今天学校生活的很多方面,但终究还是较社会上其他地方来得纯净,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便有一些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比较热衷培养孩子做品性善良的人,这当然没有错,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引导孩子也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丑恶现象,则未免有建构“天堂”的嫌疑。是啊,天堂里只有绿树红花,没有肮脏污浊;只有天真善良,没有卑鄙猥琐;只有仁义互助,没有明争暗斗……可我们面对的社会果真如此美好吗?且不说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即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并不单纯,更何况堪称净土的学校不也偶尔让我们看到教师极端体罚学生或学生杀害教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吗?

    回顾这几年所关注的有关报道,学校或教师本意是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却常遇到出乎意料的尴尬。去火车站和汽车站帮乘客提行李,不想被人当成了别有用心而防着;走上街头清洗道路护栏、候车亭等,两旁单位和商户概不允许学生就近取水,类似的问题,不一而足。尤其让人感到气愤的是,我们的孩子出于好心为他人提供帮助,却不曾想被歹人所害,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深圳林某事件便是例证,痛心之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便也就成了今天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听到的最耳熟能详的话。也许有人会搬出《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条例,以证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注,可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够很自豪地宣称已经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吗?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件事:“我向许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了解过,他们指着满街目中无人的汽车、摩托车和乱闯乱撞的自行车,无奈地说,他们宁愿让孩子晚几年自立,也不愿意孩子每天与灾难擦肩而过。”

    我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甚至很相信今天随处潜藏隐患的社会终有一天会走向文明有序,更愿意将来常听到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你勇敢地去吧,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有任何危险”。但今天的家长也罢老师也好,谁也无法高枕无忧,不得不对孩子眼前的安全问题格外关注,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将社会的真实面目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特别是要帮助孩子清楚自己可能遭遇的各种侵害,并初步掌握简单的应对技巧与方法,万不可人为地建构“天堂”,误导孩子以为一切皆美好,否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