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紧张的期中检测终于落下帷幕。但已知的学生考试情况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于是,在组织学生完成卫生大扫除之后,很严厉地指出了个别科目检测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毛病,即“学习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可生气归生气,静下心来倒也没有觉得自己对孩子们失去了信心,因为眼前的成绩毕竟只是他们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总结,今后我和他们还有将近八个月的时间要共同走过,便默默在心中告诫自己:希望依旧在,信心不可丢。坐在电脑前,敲出以下文字,算是对自己的提醒。
由于平行分班的缘故,以致班级内部单从学习成绩上来讲,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比例大体相当,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反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乐意见到学生始终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去学习,虽然有时会在班级里因为一些问题而发上一通火,但对于学生个体性的问题则更注重给予善意的提醒,从不愿意伤及他们的自尊,于是,便有几个自制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时不时会扰乱一下课堂纪律,弄得任课教师偶尔就对我这个班主任发些牢骚,因为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说过之后事情也就算过去了。认真回想一下,自己历届所带的班级莫不是如此,即使是曾经所带的最优秀班级也不例外。
说实话,倒不是我不重视维护班级的纪律,也不是那些孩子不知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而之所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大动干戈,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绝对保证在每节课上没有任何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和讲小话,一律的鸦鹊无声和认真听讲,我以为并不现实,因为即使教育大师们也不一定能够办到;二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始终坚信“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也就是孩子如果注意力还能集中于学习,其他问题我都有信心去解决好。时至今日,我很自豪在每一届班主任工作的任期内,没有一名学生出现严重违纪和违法行为,即使现在班级里那几名常因纪律和学习问题而被批评的学生,也看不出有任何会犯下严重错误的迹象。
也许会有很多成年人感慨“今天的孩子学习条件不知好过我们读书的时候多少倍”,再加上或多或少会将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梦想寄希望于下一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罢老师也好,难免有不少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得有些吓人,恨不能个个孩子都上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殊不知,今天的孩子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其实比我们那个年代来得更大,竞争也较以往激烈得多。如果一味地只是采用高压手段逼迫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听话和自觉的孩子会向我们交出满意的答卷,而那些懂事稍晚、性格叛逆、自制力差的孩子则会让我们难以如愿,更有甚者,在重压之下干脆给你来一个“死活再也不读书了”,到那时,我们全部的注意力可能要不得不集中在控制孩子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了,果真如此,岂不可悲?再者说了,到那时再谈好好读书之类的问题可能已经意义不大。
孩子只要肯读书,表明在他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学习对自己的前途和出路有影响,也想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家长和老师的种种教育手段才有用武之地,只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让我们有的早一些收获,有的迟一时见到成效。据我所知,有些学生在学校时没能把书读好,工作以后感受到没有知识不行,回过头再通过自学也一样取得了成就。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关注孩子是否肯读书,只是简单地强求孩子是否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全然不顾孩子终究还是处于成长之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想到和做到的只是穷追猛打,没有半点耐心和宽容心,那么,孩子讨厌读书必将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关注孩子是否肯读书,是我们家长和教师全部教育活动的底线,唯有守住它,其他一切事情都好办。当然,也要提醒家长和教师:我们自己是否也肯读书?这一点,很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