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作为教师,当然希望学生对自己敬重有加,且不说非得要达到一言九鼎的程度,好歹对于自己的教育学生总要能够听得进去吧。可现实的情况是,真就有那些学生并不买教师的帐,任凭你怎样的苦口婆心,在他那里却很难得到回应。不听也就不听吧,我们的教育还得继续,于是,难免其间就会起了冲突。当直面师生之间冲突时,一味地吹着冲锋号“进攻、进攻、再进攻”,常常会落得个两败俱伤。与其到那时哀叹“好心没有好报”,我看倒不如在此种情况下给教育来个冷处理,说白了便是“强攻不下,该撤退时还得撤退”。以下是小文一篇,敬请大家点拨。
也许是班主任做的时间比较长的缘故,多少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再加上曾经也取得过些许的成绩好歹在学生留下点威名,所以,在今天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孩子们还不怎么敢在我面前放肆,即使心中有对老师不满的地方也很少敢闹对立,更不用说因事而起冲突了。当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凡事重在讲道理”。
可真就有那么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参加工作其实没有多少年,甚至比自己的学生还大不了几岁,工作热情自不待言,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总想着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干出优异的成绩,学生自觉听话便常将笑意挂在脸上,一旦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则容易冲动发怒,如果恰好遇着不善于控制情绪或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师生之间难免会起冲突。让人担忧的是,当冲突乍起之时,不少年轻的班主任常显得“勇猛有余,策略不够”,或是一味地“霸王硬上弓”,非得逼着学生低头认错,哪怕对学生动了手也在所不惜;或是毫不犹豫地将家长招至学校,仗着人多势众期望以大家的合力彻底将学生摧垮;或是干脆气呼呼地把学生拎到学校的管理部门,非逼着给学生来上一个处分。恕我直言,上述做法确实适用于一些学生,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未必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真要是遇上那极个别抱着“豁出去”心态的学生,不仅激化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亲历过这样一件事,在极平常的一节课上,年轻的班主任发现一个学生的耳朵里塞着耳机,猜测是在听音乐,便停下课堂教学,命令学生交出MP3,本以为自己是班主任,学生一定会很顺从地乖乖上交,可没想到那学生却死护着不肯交出(事后了解,他是刚从别人处借得,怕被老师收去而无法向别人交待),老师一再提高嗓门也不奏效,双方僵持到请我这个“老班主任”出场,好歹学生还算给我面子,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第三方的介入,师生之间如此对峙岂不尴尬,且不说耽误其他孩子的学习,终究也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其实,在自己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说绝对不会遇上类似的师生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我以为是不现实的。那么,真的遇上了又该怎么办?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涉嫌违法违纪,断不可在情绪冲动之下而贸然使用;动不动就以请家长而对学生相威胁,其实并非明智之举,经常使用恰恰反映了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自信。依我的理解,如果能够有充分的把握,老师当然可以采取果断的措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这场与学生之间“战斗”的胜利,而已经明知采用过激手段对当事学生的成长不利或有可能引发更大程度的冲突时,倒不如对事情来一个冷处理,甚至还可选择战略性的“撤退”,用时间换空间,以更加成熟周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必然是效果更好。
针对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问题上缺乏冷静,王晓春老师曾经这样打趣到:“老师死心眼,学生就难免‘一根筋’。师生打得‘激情燃烧’,局外人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师生‘彼此彼此’”看来,教育有时真需要来一个冷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