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铜陵日报》上发表了本文,现在贴来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人们的常态认识中,提到优秀班主任,想到的往往是其高超的班级管理艺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转化后进生的那种“化腐朽为神奇”功力等。不可否认,对于一个优秀班主任来说,这些方面是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的必备要件,否则,简单凭“严厉”二字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终究是无法出高徒的。
虽然自己算不得是个优秀班主任,但毕竟也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谈不上具有怎样高超的班级管理艺术,只好以“勤能补拙”的古训鞭策自己。最近,忽然时常会产生“不知道怎样教书”的困惑,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往日的信心,以至影响到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的成效。静下心来,面对在自己身上出现的这种课堂教学困惑与班主任工作成效下降之间的关联,促使我通过反思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欲成为优秀班主任,务必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许有人会说,班主任工作可谓劳力伤神,既要防范学生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和排除可能侵害学生的安全隐患,又要日复一日地处理学生中时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上级布置的任务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如此则势必会影响自己在教学钻研上的投入,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现实的问题是,今天的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日趋增强,他们对班主任的优秀与否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教学水平有限的班主任,任凭你再有爱心抑或是怎样以严厉著称,也无法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
一直以来,非常敬佩曾经创造了“全班55%怎样考上清华北大”奇迹的孙维刚老师。作为班主任,他重视对班级的严格管理,“班风正派,纪律严明,课堂安静,教室干净”是班级常态;他还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诚实、正派、正直;2、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是他在学生一来到自己班级便提出的明确要求;他更重视与家长的交流,与家长沟通教育计划,改进家教环境,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而这些举措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孙维刚是一位创立“结构教学法”的教学名师,任小艾在评价孙维刚老师的数学教学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教数学的老师,你今生没听过孙维刚老师的数学课是你的一生的遗憾”。正因为孙维刚是一位集教学能手和育人名师于一身的好老师,所以才能以其独步天下的素质教育屡创奇迹。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我以为,班主任应关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对教学技巧的掌握和应用驾轻就熟,对教材的处理匠心独具,勇于创新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深入浅出,如此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而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