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读孩子的那一张脸

(2008-10-26 09:13:36)
标签:

教育

教学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因为孩子也在自己班级的缘故,所以每当进入班级,首先便看一看她的状态如何,我想这大约是亲情使然吧。实际上,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有必要在进入班级时,认真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状态,其实,这倒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看一看孩子的那一张脸便可。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请读孩子的那一张脸》,今天贴来主要在于提醒自己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那就是每次进入教室后,首先必做的便是用目光轻轻地从孩子们的脸上扫过,虽然这只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举动,但它却常能让我读到孩子们写在脸上的喜怒哀乐,读到孩子们今天与昨天相比的细微变化,甚至有时还能读到孩子们潜藏于深处的心事。回想当初,自己采取这样的做法并不清楚其科学依据,而随着实际效果的显现、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熏陶,我可以自信地说,如此做法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凝结了科技含量。

    曾经读到北郊学校校长郑杰的文章《将行为规范教育复杂化》,他在文中提到:“当我们检查一个班级的行为规范时,也许我们会更关注以下几点:……;2、关注学生们的眼睛,不是木偶般的呆滞,或如听到非典般的恐慌,而是生动、积极、喜悦;……”。郑杰校长倡导的做法,体现的是真正意义上教育的特点,即“养成、人道、化育”。我虽然不敢与之比肩,但自认为“读孩子的脸”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

    那天早读,同学们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齐声背诵课文,我一如既往地将目光逐个从孩子们脸上扫过,最后定格在一个孩子那儿,因为她的脸上不时闪过一丝痛苦的表情。我没有惊动全班同学的读书,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轻声问了一句:“你怎么了?”她回答说肚子有隐隐作痛的感觉,且一阵紧似一阵。闻听此言,我当即电话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送其去医院诊治。后来,家长从医院打来电话,告知孩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并庆幸发现和治疗的及时,当然,家长也没有忘记一再感谢老师。

    在老师目光的关注下,孩子的病情没有被延误,孩子是幸运的;在老师目光的关注下,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被写进了师长的心中,这些孩子是幸福的;在老师目光的关注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平安健康地从我手中毕业,我更是自豪的。人们都说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劳力费神,也常感叹“好心居然无法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而我却从那看似极不起眼的“读孩子的脸”为自己找到了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有为数不少的班主任抓学生教育、班级事务可谓巨细无漏,可让人不解的是,他们的工作越做越细,却离孩子的心灵却越来越远。究其原因,他们虽然每天都和该子在一起,却不关注和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旨在告诉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敏锐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

    为孩子提供心灵的服务,那就请从读孩子的一张脸开始吧!

    此文曾发表于2007年1月29日的《铜陵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意的情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