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曾于2005年发表于《铜陵日报》,不想三年一个轮回,我又一次被“孤独”起来,今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重读当年的文章,不免心生些许感慨。现在贴来,既是自勉,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由于校内教室布局重新调整的缘故,我的办公室也随之变更到新的地点,偌大的办公室常常只有我独自一人身居其中,从过去的喧闹到今天的沉寂,不免油然而生些许孤独感。这在常人看来必定是日子过得百无聊奈,然而,我却因此难得有机会一个人去品味孤独,体验那份恬静和静谧的时刻,渐渐品味出孤独的美丽。
事实上,孤独并不意味着寂寞,反而会愉快地把人带入一种理想的意境。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庄子也主张要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魄。孤独可以使人洗净心灵的尘垢,排除外界的纷扰,从孤独中体验生活的哲理及创造的欢乐。孤独之中还常能还“人之初”的真我,在心灵空间里萌生一片蓝蓝的天。
于是,每天在没有课的时间里,我可以静静地站在窗前,欣赏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意气风发的表现,他们一脸阳光地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考试、分数的阴霾已然全无踪迹,男孩、女孩的界限也已不再清晰,那份纯真悄悄潜入我的心田,而涌起的却是长时间难以平息的感动,此时的孩子们在我眼中是“可爱”的代名词。
当我把这种因为孤独而有的感受告诉同事,意想不到的是他竟对我深表同情,并一再告诫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合作。我无言以对,毕竟现实的情况是,大到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要讲交流合作,小到学生的学习也要讲合作研讨,沉湎于“小资”情调般的孤独感受岂不是不合时宜。但我始终认为,固然合作是成功的重要基础,交流是沟通的有效手段,却也不能排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宁静的独处时间和空间,细细品味孤独给自己带来的那一份境遇,有时这种感受更加刻骨铭心。
华灯初上,一个人穿行于熙攘的人群之中,我是孤独的,可我却并没有丝毫的沮丧之情,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将走进一个学生家庭,将教育的关爱带给孩子和他(她)的家人,也许,就这么一次微不足道的家访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并不羡慕街道两边灯红酒绿的奢华,依然愿意一个人孤独地执着前行。
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坐于斗室之中,我也是孤独的,可我也并没有点滴的失落之感,享受的却是安宁的怡然,泡一杯绿茶,伴着升腾而起的清香,静静地读一本书,与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虚心聆听大师的教诲与指导,或是认真地反思一天工作的得与失、喜与忧,精心准备明天的教育教学安排,然后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理历程和感悟体会,不亦快哉。
孤独是一种意境,于孤独之中细细品味,想想自己的教育教学,想想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一颗淡薄、平静的心,闲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云卷云舒,荣辱不惊”,此时,孤独犹为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