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以后,和一些家长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家长自然难掩心中的喜悦,而有些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家长失望之余则禁不住数落孩子在学习上种种不努力的表现,当然,无奈的他们最后总想从我这里讨教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身为班主任也是学生家长的我,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不忘提醒他们:要关注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
家长们初次听到这样的告诫有些不解,我便详细加以说明: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尽管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但学生们总免不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愿意和与自己相当的学生交往,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自然扎堆玩在一起,长此以往,相当一部分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就会在学习上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的成绩肯定不如别人”,进而导致在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毅力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任凭家长付出怎样的努力也难让孩子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与此同时,教师也是人,是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绝对的一视同仁,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不可避免地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青睐有加,这也会让那些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失落”,并在时间的推移中一点一滴地消蚀自己学习的热情,而学习如果缺乏了热情的支撑,又怎能让他们自觉做到“书同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呢?当然,如果再加上由于孩子性格的欠缺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孩子因为犯错受过教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凡此种种,都是我所说的孩子在学校中生活质量不高的表现,学校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享受成长快乐的场所,学习也对他们一种压在身上的学生负担,那么,成绩的提高自然就会变得异常的艰难。
依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诚恳地告诉家长除关注孩子物质生活、作业状况和卷面成绩外,尤其要格外关注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为此,作为家长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心人:经常看一看孩子去学校或从学校归来的情绪状态;留心孩子在完成作业时的表情;观察孩子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定期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等,综合上述结果,家长便可以基本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在学校中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家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是主动和孩子交流,帮助他们重塑自信;或是鼓励孩子扩大交往范围,争取和更多的同学成为朋友;或是请求教师提供帮助,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与指导。也许,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但始终不能忘记:惟有提高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才是促进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一个人不受他所生活的那种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有鉴于此,真诚地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和学校携起手来,共同为提高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而努力。
此文发表于2007年12月12日的《铜陵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