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独流的曹三焖鱼和酥鱼

标签:
天津独流曹三焖鱼 |
分类: 美食 |
张四火烧,曹三焖鱼,二哥鱼卤,天津人真嗝,买卖字号直呼排行外加招牌菜,倒是有一点好处,不容易让别人抢了去,不能为了挣钱把祖宗改换咯。
还别以为这几位不起眼,正儿八经都是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就是几代人的买卖,名字不大名气不小。
除了二哥鱼卤面不太好找,开导航才能到家门口,其他的在街边一溜达就看见了,想躲都躲不开。曹三焖鱼的门脸比较明显,一进屋就感觉到了信息的充实,不了解的都省了问东问西,现场参观历史,补充知识。
曹三焖鱼三代传承,还跟民国大总统扯上关系。
独流焖鱼就是酥鱼,将小鲫鱼连骨头带肉焖制酥烂,吃鱼不吐骨头不吐刺的那种,味道上非常独特,工艺上并不陌生,至少在我们小时候,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家都在做,便宜又解馋,还能弄得到。
印象里好像用高压锅,更方便。
曹三焖鱼的原料小鲫鱼不足一拃长,没肉还多刺,吃起来费劲干着急,再小一点就干炸了,一两大小还不容易炸透、又废油……,干脆焖酥了吧,连骨头带刺都下肚才能过这口嘴瘾。
历史上大多数民间小吃都是废物利用,把不值钱不起眼的食材或边角料做成美味,化腐朽为神奇,如此增加附加值基本上是传统小吃存在的基础,当家过日子也是这个路子。独流的另一个名吃醋卤面也是同样的设计初衷。不像现在,越贵的食材越叫美食,鲍翅离了鲍汁提鲜剂还能吃么,钞票有味道。
曹三酥鱼大致的制作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活鲫鱼去鳞去内脏但是不去腮,去了腮的鱼头部不丰满容易碎。先过油,炸制金黄,一条一条转圈垛起来在一个桶中,一桶鱼150斤,光码鱼就得1个半小时,这个步骤很关键,做酥鱼最大的难点不在火候、不在调味、不在食材上,在码放上,堆放得体、合理,炖煮出来才完整,虽然浑身酥烂,不破碎不掉渣儿。居家操作做不到这点,往往就出来一锅鱼酱。
炖鱼要8个小时,还不能肆意炖,小火微开,叠层码放一定留出空隙好让温度和味道均匀,还得压紧实了炖,才能保持完整。最关键的调料是用醋,独流焖鱼必用独流老醋,酸度经过长时间焖煮有发生反应的,也有挥发掉的,反正8个小时后吃不到酸味,用醋的这个方法在卤肉上也有应用。
独流老醋是天津绕不过去的一个饮食标签,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不知道也不足为奇,只是不能把无知当个性。
隔天冷却以后再出锅,条条完整,目测半斤一盒,一盒18元。
口味咸鲜,卤味独特,没有鱼腥和醋酸,还带点小口感,骨刺感只是潜意识里的,实际不存在,这焖鱼下酒一绝。
类似的做法在京冀都有,叫酥鱼的比较普遍。各地酥鱼传统上也是用小鲫鱼,容易做。如今个头渐长,也许是生活提高和物质丰富的原因,整条的鲤鱼、草鱼都拿来做酥鱼,不足一斤的居多,一条就是一道菜。酥鱼还有海鲜版,带鱼、鲭鱼都可以拿来做酥鱼,尤其是鲭鱼,其他的做法都不好吃,还便宜。
焖鱼、酥鱼都是经过长时间炖煮,以卤味置换出鱼类食材避免不了的腥味,保留鲜美,改良口感,适合不擅挑刺儿之食客,是自古就有的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