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百年老店玉壶春也许会消失在当下(下)

标签:
江苏淮安百年老号玉壶春蟹黄蛋 |
分类: 美食 |
一个小饭店,不迎合大众做小菜,居家吃饭的不来;不投资花钱搞形象,请客公关的不来。吃苍蝇馆子的嫌贵,吃大餐硬菜的看不上这环境,里子面子都有那还不都是消费者自己买单,要是这么算的话玉壶春则是专门给吾等预备——寻访老手艺、欣赏老味道的工薪阶层。面子不是重点,宁愿把有限的钱花在经典的味道上,每个人的消费理念看把钱花在哪儿就表现出来了。同道中人有上海的儒林兄,多年前相约了玉壶春,本可以专程吃一顿,不巧此时没在国内,履约还将顺延,好饭不怕晚。
淮安老味跟玉壶春是搭调的,陈师傅对得起百年老号的名头,至于网红潮流随它去吧,一百年都过来了,何逞一时之能?!
望文生义可以理解,还需深究,比如看见油多就闪的,后厨哪道菜不是从油里捞出来的,没看见而已,或者说他捞还是你捞的问题。
蟹黄蛋,同样还是一道老菜,以前的老饭店都有做,也是淮菜老味的代表菜、看家菜。选用鸡蛋5枚,蟹黄少许,食材完毕,蟹黄和蛋~谓之蟹黄蛋。
鸡蛋不打散,直接下油锅,控制油温,翻动炒勺至蛋液变成细碎小块,且达到白、黄分明的混合状态,食材始终在锅中搅动,翻滚,那个状态有点像拉豆腐。
蟹黄蛋从外观上看就像蟹肉和蟹黄,蛋白如蟹肉,蛋黄像蟹黄,不仅外表更要从味道上找齐。
调味用盐、糖、醋和多一些的姜蓉,以调味去找蟹味。
说来也是有点神奇,江南吃螃蟹必配姜和醋,久而久之姜醋的混合味道则被螃蟹所独占,再无他菜,进而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碰到姜醋味自然就感知到螃蟹,如再带入一些鱼腥气,螃蟹便被鸡蛋完美复刻。
这种技法并非是淮菜独有,鲁菜和京味清真菜里有一道赛螃蟹异曲同工,只是将鱼肉代替蟹粉,真正做到了没螃蟹却赛过螃蟹。
玉壶春的蟹黄蛋带汤汁,烹调过程中加汤勾芡。并非淮安地区都是一样的做法,有些店炒出的蟹黄蛋干爽,不带汁,不同流派一样口味,还有蛋清和蛋黄分别炒的。
楚州勾芡更猛,爱用老虎芡,比这个还夸张。
本地的饭店公私合营前后都做软兜长鱼、油煨脐门和蟹黄蛋,玉壶春、新半斋、胜利饭店,和向阳饭店、迎春饭店等等,每一家的看家菜,各有特色。玉壶春的蟹黄蛋特点突出,不干不澥,滑嫩爽口,蟹香贴切,酸爽中带着回甜,解油腻还下饭,跟软兜和油煨是绝佳搭配,希望前人就是特意这样的设计,之所谓菜系就是看似没关系的单品却又内在关联,中餐的高明之处用语言难以表达。
几个菜吃下来,几番话聊下来,刚刚懂了点玉壶春。别看排场不起眼,但跟苍蝇馆子绝非一路,属于落了排的凤凰,境遇不在曾经的血统、传承、架子都在。苍蝇馆子的标配是价廉物美,玉壶春怎么吃一下也得人均100,是物有所值。玉壶春自清代就是高档饭店的底子,出身和坚守在那摆着呢,老板的执着导致了如今的尴尬境遇,或许一直就这样尴尬着过来的。
苍蝇馆子只要味道好很容易火爆,厨师根本不用专注营销。玉壶春按照这个模式做不到,能做传统宴席的没那个身价。但又没有高端酒店的班底和环境,一家人忙前忙后还忙不出业绩,这个矛盾导致了低、高客人都流失了。如此说来,不随波逐流,坚持传统,守住个性的结果,往往就是此路不通,玉壶春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
不通就要变通,想存在必发展,否则玉壶春就真的会消失在当代。厨师没有多余的精力经营,以苍蝇馆子的架构难以驾驭酒楼的盘子,补充缺损的环境、服务和宣传是当务之急,让需要体面的顾客得到面子,里子本来就是长项,许就是条出路。
陈老先生业已到了安享之年,精力有限,让一位灶上耕耘五十年的老厨师再度扛起振兴大旗,确也奢望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呼唤有识之士出手相助,强强联手、合作共赢才能彻底留住老字号。
百年老店不是扛在肩膀上的标签是压在胸头的责任,今天的百年比过去的百年还艰难。菜跟人走,菜随店留,真真要感谢陈忠师傅,五十年坚守住了老味道,得以在虚浮、盲从、价值混乱的时代展示出传统的厚重、经典以及厨师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