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来了

标签:
杂谈墙来了修墙景区 |
分类: 随笔 |
花布前些日子解密了一件尘封了20年的往事,她与张老师结婚介绍人是我前女友的闺蜜……。虽然有些惊讶,但也没什么,那个人当年跟花布说起过纸媒上的我:他从来不去5A景点,没人去的地方才去。并言之凿凿我和前女友分手的原因是我有了外心,证据就是我跟一个女的一起去了趟黄山。
当年一起上的黄山的正是花布,我们认识20多年了。
今天花布夫妇经日赴美,再转墨西哥……,也许不远的将来会在那里见面。不过我心里也装着一个小秘密,关于都认识、既熟悉又陌生的那个人,对等原则,看看能憋多长时间解密。
不实之外尚有一句是铁定的,我的确不专门去5A景点,20多年前至今。
5A不单是精彩程度的标准,也是门票费用的指标。
那时候传统经典的景点大多数都去过了,面对过分的景区门票和区间车票,宁愿绕开,不合理不迁就。众多小众、非主流的景点更急需打卡,一旦步入5A难免望而却步。
从背包客到自驾车一直在尽情拔草,任凭5A长成了参天大树。
如今景区建设升级版是建围墙,能圈起来的圈起来,比如赛里木,从来都是路过停车拍照,如今封闭了。更有圈不起来也建围墙的,比如梅里,挡不住人还挡不住你视线?
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宰乎?!当地父老则不受影响,持本市、本省身份证云云……。本乡与外乡,本省与外省,本国与外国,如出一辙?招、引终是为了开宰?!
正大综艺里朱迅的成名之作——墙~来了!
修墙一事倒也算不得多大发明,秦始皇就用它拉动内需,大明更是登峰造极,都想挡住千军万马,行不行不重要,让人以为行很重要。传承到了今天则变成挡住千摄万眼,也并非真不让看,交钱行。
先防人,再防车,照这个思路下一步该防无人机了,弄一个巨网把山头罩起来?别以为他们不想,暂时技术不支持罢了,穿过山体的电梯,横跨山头的栈道,链接市区的索道……,多少人夜以继日地研发呢,马斯克那傻缺看不见钱,净整些没用的,连专利都公开……,真正防眼的墙看不见。
40多度的京城据说比30多度的巴黎还好过,法国没空调。如果能跟花布在北美见面,兴许能看见美墨之间的那堵著名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