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

标签:
干冰碳排放物理 |
分类: 随笔 |
说不网购不太确切,淘宝也算,只是不买生鲜日用品。
日用花销基本上不用我操心,最多是帮忙收收货。昨天说下午5点半之前有货到,结果5点23的时候听见门外有动静,还说挺准时的,开门拿进屋时之间邻居也开了门,还发出了疑惑的声音,马上反应过来拿了别人的。
2分钟后,配送又来了,叮嘱说有冻品。
冻品就得马上处理,打开一看时两包冰淇淋,赶紧撕开包装装到冷冻室,剩下两包挺大的冰袋,想着不能浪费了,从地上捡起来想放到冰箱冷藏里利用一下残留的冷度,结果出事了,直线距离不到4米远居然拿不了了,手指的异样感强烈,不是疼……,撒手扔地上了,才看清上面写着“干冰”,马上跑到水管下冲手,手指接触地方的肉好像要跟骨头分离。
好在缓过来了,但想想很后怕,这零下78°的干冰进入家庭生活是不是也太危险了?在此之前的印象里快递冷藏用的是冰袋,可以反复使用的那种,不清楚啥时候改成干冰了?而且第一次接触就险些出大事,怎么也没见新闻说老人孩子出事的,科普都这么普及了么?咱这脑子也归到科盲堆里了?
包装上有注意事项,但不够明显,不仔细看起不到警示作用。观察了一下一斤重的干冰要想完全气化得4个小时,这么多的冷资源不能浪费,多少利用了一下,先是冰了一下小土豆,急冷后的土豆特别容易刮皮,再就是把刚炖的肘子冷却了一下,老汤进冷冻,肘子进冷藏……
问俺家领导知不知道干冰这回事儿,说知道啊,直接扔了,没人像你这样琢磨着还要利用自然不会出事儿……。怨我自己?下次再买冰淇淋的时候,买块三文鱼,顺便-78度急冻一下可以放心吃。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冰袋气化后变成二氧化碳,属不属于碳排放?
前一篇:瓶家私房菜——鸡蛋油泼香椿面
后一篇:变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