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腊味刍议

标签:
365杂谈中国腊味地图南北腊味区别美食物理 |
分类: 美食 |
补充腊味地图的空白不难,在度娘身上做文章属于没断奶,关键还得有个靠谱的娘。腊味地图中的既有内容把各地的“腊”汇总在一起,实际上混淆了一些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腊味指的是腊肉和腊肠,不引用词典了,总结一下关键点在制作工艺——生肉,抹盐(料)腌,风干发酵,有熏有不熏。食材的本身发酵产生的香味为主,人工作料以及熏味为辅,无须炖煮卤酱。整块的是腊肉,小块灌肠的是腊肠。腊,基本上是时令的表述。
北方的许多叫“腊”的肉实际上跟传统意义上的腊味离得有点远。
从山东往西经河北、山西、陕西到甘肃以及南北左临的地区,历史上都有一种对付大块肉尤其是粗纤维肉质的烹调手法,硝制。直说就是在肉制过程里加入硝盐,亚硝酸钠,使得肉质软而不烂并呈粉红,这是传统制作工艺的精华,虽然如今在科学营养上有所限制,但仍然普遍存在。
这里面不乏如雷贯耳的名品,保定驴肉,平遥牛肉,上党腊驴肉,西安腊牛羊肉……,实际上都离不开硝制,香味的来源在于卤料,先腌后卤,跟传统腊肉的自然发酵的本味差异很大。
北方的腊跟南方的腊有区别,不过是时令重合的缘故才同了名。中国腊味地图如果叫中国年味地图就没毛病。但显然地图指着年味说(南方的)腊味就有点乱了,关键是北方也有南方的腊味,却不是图中的腊驴肉、腊牛肉……,看来作者不识腊味。
驴、牛、马这些大型的食草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肌纤维粗壮,一般的肉食烹饪加工方法不适合,所以老祖宗留下了硝制的手法,虽然不够安全但也无法取代只有把握用量……。
南方也有用硝的,著名的镇江肴蹄(肉),肴字的发音就是硝,正是来源!南方人不会把肴肉当腊肉的。
南方的腊味适合冬天制作,北方则不太受限,南方的腊味必须经过长时间低温发酵的缓慢过程,北方的腊味更多关注的是炖煮的火候和味料……,两回事。
江南河湖纵横,鱼类和水禽物产丰富,与猪肉一样可以腊制,腊味的涵盖远远覆盖了所有日常肉食品,所以各地除了腊肉以外也都有腊鱼、腊鸭和腊鸡,甚至腊兔、腊狗、腊竹鼠,腊味是上古渔猎文明的直线传承。
南方有地区不光腊制肉,还腊制内脏。沿海地区普遍有晾晒鱼干的传统,实际上就是海鱼的腊制品,蛋白质的自然发酵是大自然的恩赐,人们利用了几千年,味道同源,烹制同理,只不过各地因气候条件不一,而采取的保鲜手段有异,才使得同一种食材异彩纷呈,同一种工艺惊奇无限……,中国菜的魅力正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