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城古镇的城隍庙

标签:
365汾城镇城隍庙戏台斗拱 |
分类: 游记 |
襄汾县位于临汾和侯马之间,往来无数次了,只是从来没去过。为了寻访襄汾羊肉锅子才到了北膏腴,来回都路过汾城镇,汾城镇是山西著名的古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汾城镇北魏叫太平县,唐代尉迟恭受封于此,帅府即为县署,五代、宋、金属绛州,元后期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清属绛州,民国改汾城县,解放后
汾城县和襄陵县合并成襄汾,才出了个汾城镇。
自古汾城就是县级待遇,所以县衙、文庙、城隍庙等一应俱全,至今保存的还算完好,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古建筑群,整体列为国六,这其中首推城隍庙。
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重建与天启七年,占地4千平方米,多数建筑为原构。
城隍庙前东西两牌坊。
正门口的砖雕琉璃照壁和旗杆。
正门廊檐。
坊式山门。
小木作斗拱木雕。
明代珐华砖雕。
石雕旗杆。
工匠落款。
山门内侧是重建碑。
乾隆年重修记。
山门内紧邻戏台。
路穿戏台中间而过,唱戏时搭铺木板即可形成平展舞台。
一根整木梁!
洪武二年建造的戏台被认为元代风格明显。
两侧回廊环抱。
依旧是繁复的斗拱画雕。
戏台的边场门。
戏台两侧通向后院。
献停、正殿和钟鼓楼。
献亭。
献亭与正殿前廊搭接。
献亭斗拱。
献亭藻井。
各殿的神龛塑像皆无踪影,好在留下一院子古柏。
城隍庙,过去是各级官员上任宣誓就职的国家宗庙。按照不同级别,城隍的名讳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有王公侯伯的级别之分。汾城的城隍,按照旧制,是属于县一级的城隍,被称为“显佑伯”。
古代的体制是官员为国家负责,现在宣誓就职都对着某个人……。
前一篇:北膏腴村戏台和善慧寺
后一篇:大阳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