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六十)
(2024-03-23 10:43:46)
标签:
2024年三月感悟 |
分类: 记忆碎片 |
上半年申达公司扫尾,并没有利润,也就没有奖金,下半年调到轧钢厂,刚入职,收入还没有与其他职工同步。
星期天带孩子去父亲家,买菜又用了不少钱,每逢大礼拜用钱如流水,物价每周都在涨,感觉只有工资不涨。
我上夜大的学费得自己掏,今冬不买棉皮鞋了,旧的穿穿算了。中午去钉了鞋跟,修复了鞋底,明年冬天再换新鞋。
同学阿亮所在的燃料公司做期货亏了600万元,分房的希望很渺茫,只能买商品房,但结婚的钱就没有了。后来我才知道,杨经理因私自拿公司的钱炒期货亏了10万,期货的风险可真的太大了。
公婆因为身体不适不能帮着带孩子,1996年初,我把儿子的学籍从翠苑幼儿园转到轧钢厂幼儿园。可惜当初入园时缴的赞助费,园主任一分不退,我多次前往园区交涉未果。幸好轧钢厂幼儿园对员工是免费入托的,我也就不再纠结了。从此,每天骑自行车带着儿子上下班,风里来雨里去,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再苦再累也心甘。
天天半夜才上床,腰背疼得厉害。喘乐宁成了随身物品,气喘时喷一喷,不喘了就不去医院。打字的钱不好挣,非常辛苦。
弟弟开始参加报刊、杂志举办的个人摄影比赛,屡次获奖。1995年底,他从国营照相馆跳槽去了台湾人开的摄影工作室,在那里认识了阿蓉,一位化妆师,后来成了弟弟的女友。到了1996年,弟弟在家楼下租了一间房作为工作室,买了相机及各种必须品,白天上班,晚上接私活,拍艺术照。3月,弟弟又花了2000多元买了油画机,自制冷裱,他说以后开店也用得着,就当投资了。拍艺术照渐渐成了流行,特别是爱美的女生。照相馆里拍摄每套要500元,弟弟只收200元。弟弟与阿蓉两人可谓珠联璧合,一个化妆,一个拍摄,开始了他们的资本原始积累。
弟弟先给我与阿蓉拍了大小两套艺术照,制作成精美的相册,这就是弟弟最早的广告。
我带着自己的两本相册到单位,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女同事,都说照片里的我像极了当红歌星那英,都赞化妆师的水平高。之后,轧钢厂的女同事排着队到弟弟那儿拍艺术照。
到了夏天,弟弟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晚上都有业务,他把家里的空调拆下来,安装到工作室。
暑假里,我就不再接论文打印的活,而是帮着弟弟制作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