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十五)

(2024-01-19 11:25:00)
标签:

2024年

一月

感悟

分类: 记忆碎片
15.
除夕,我在父亲家吃年夜饭,外婆去大姨家吃团圆饭。

大年初一下午,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与弟弟到外婆家拜年,父亲还带了从上海出差买回来的什锦糖给外婆。晚饭后弟弟跟着父亲回红门局,我留在外婆家,次日一早要跟外婆坐火车到诸暨去。

外婆带到诸暨的礼物是我父亲送来的什锦糖和大姨送来的苹果鸭梨。上海糖、水果都是农村小孩不大见到的,那时家家户户都会炒蚕豆、葵花籽、花生和本地特产香榧,我只在过年回诸暨才能吃到香榧,平时想吃也不到。

外婆会在大表舅公家吃住一晚,在小表舅公家吃住一晚。他们都拿最好的菜招待我俩,满桌的菜,比我家的年夜饭丰盛多了。夜里睡的床,铺着厚厚的稻草,盖的被子也是提前在太阳底下晒过的。我与外婆一个被窝睡,一点儿都不冷。

农村盖的房子都是两层,一楼做饭、待客,二楼储物、睡觉。窄窄的木楼梯就建在室内,利用墙角的空间,楼梯还能拐个弯。楼梯下方的空间用来堆放柴火,柴火都来自附近山上。灶头就搭在边上,烟囱通到户外。进门正中摆着一张八仙桌和数张靠背椅。灶头做好的饭菜直接端到八仙桌上吃,如果只有一人,就端着碗坐在灶边的小凳上吃。

早上我们会睡到太阳照进窗户,窗户是木制的,太阳光从缝隙里透进屋。穿好棉衣棉裤,我会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再拿窗边的木棍撑住,晚上再取下木棍,放下窗户,插上插销。

小心地走下楼,洗脸的热水取自灶头边的水箱,利用余热也能烧开一箱水。洗完脸,吃早饭。主人家都吃过了,只我与外婆两个人还没吃。饭菜都在灶上的锅里,打开锅盖,依然冒着热气。最下面是米饭,饭上隔空有一个竹蒸架,蒸架上摆着三碗菜。

村里人一日三餐都吃米饭,没有吃泡饭的习惯。有时早餐是炒年糕,年糕都是自家打的,又糯又有筋道。用笋片、倒笃菜、肉片、韭黄炒的年糕最好吃,在锅里放久了,也不会粘牙。

外婆总让我少吃点,因为离中饭时间不远了。

第三天,我们要早起。早饭后,小表哥送我们到诸暨火车站,也是拉平板车,上面还铺着稻草。我的衣服口袋里装满了香榧,带回去给弟弟吃。

去的时候我是空着手的,包裹外婆一个人拎就行了。回来的时候,我要帮外婆拎鸡蛋。鸡蛋装在编织篮里,竹篮内垫上草纸,放进谷子,鸡蛋就埋在中间,以防车上颠簸把鸡蛋撞碎了。外婆拎的是年糕,看着好沉。

从诸暨带回来的年糕,外婆给朱家阿婆、施奶奶和何奶奶各送几根,剩下的浸泡在大水桶里,隔绝空气,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我跟外婆说:两个舅婆真好。

外婆说:我给每家10斤全国粮票,不好白拿的。

到了80年代中期,外婆不再回诸暨拜年,她的腿不方便长途走路。常有亲戚来杭州,告知我们家乡的变化。

再后来,木屋失火,烧光了,盖起了水泥房。

大表哥到东北做袜子生意,老了才回诸暨。

小表哥离开村子,到诸暨火车站前广场开了一家文印店,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节、开业庆典,他都是最忙的。

我再也没有在村子里住过。回去给外婆扫墓,都是当天往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难忘(十四)
后一篇:难忘(十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