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祖国需要我,请把我的身躯埋在边远的山岗……”这句话,传达的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镜头和镜头下的故事,人们把这样的电影归入革命浪漫主义。如今,看似浪漫的节日、故事似乎很多,大把大把的剧情让人泪点不断。只想说,不要把哭戏和浪漫混为一谈。浪漫,总是在那里被举重若轻。在《单身男女》中,看到久违的浪漫,可以与那一幕革命浪漫主义相比重的浪漫。剩男剩女的革命性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浪漫的。
http://s5/middle/55c29c3et7666cb5527a4&690
导演选择高圆圆,我想就是对着黄金剩女的标准找的。那个在《十七岁单车里》大眼睛、圆圆脸,甜甜微笑洋娃娃般的女孩,早在十年后的今天,成长为女人。眉目间当然还有着当年的青涩和纯美,但是,生活的残酷就在于即便你还想保持原样,可它已经拉着你向前走了。我们跟着电影一起看高圆圆或者是程子欣用尽最后的青春做出的选择
。那些,在青春即将逝去的时候顽强地抓着青春的尾巴,在一次次被爱情伤害后还在勇敢地选择爱情的女人,再一次证明了,爱情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否则,真得没那么多力气。
有剩女,当然就有剩男。这一次的幸福就在于,高圆圆无论选择哪一位,都让人感觉到幸福。吴彦祖也好,古天乐也罢,都那么帅得让人不能拒绝。而一个是好男人、一个是花心萝卜。最终,剩女终于还是弄清楚浪漫不能当饭吃、现实生活更重要。于是,我们说浪漫只能停留在主义层面,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的道理也就在这里了。程子欣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个太过浪漫的张申然,而选择了更生活化的方启宏。
这一次,杜琪峰的浪漫都与高层建筑有关。在写字林立的香港、或者不断长高的内地,也许导演在生活中身处这样的环境,也曾想过类似《向左走向右走》里的箴言,怎么让那每一幢建筑里的男男女女,不会错过身边的爱情呢。导演想到了自己觉得最浪漫的高层建筑沟通方式。这部电影之后,便签更有了一大用场。如果这也算值入广告,那么感觉处理得算是不着痕迹吧。
其实,杜琪峰获奖的电影大多是与暴力、江湖有关,在这些电影里也关注社会、也存着人性,只是,人们会把它们例入枪战等电影类型,给杜琪峰打上相应的标签。可是在我的印象中,杜琪峰最让人关注的还应该是早从《阿郎的故事》开始的,用更生活化的角度去解释的社会和人性的电影。有人说,杜琪峰是无法归类的,因为他的电影什么类型都有。其实他只是在用暴力、江湖等电影超越人们的常态生活,然后又回到常态,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那些锁事下的苍伤。就电影导演来说,他亿临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回到《单身男女》,真正透着杜琪峰的个人特色。这个世界多少的单身男女,为什么就是杜琪峰的会让人记住。因为,他的单身男女却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通过超越想象的方式,体现着那个随时存在选择与被选择的男人和女人。轻轻淡淡的浪漫,就在杜琪峰且行且坐的境界里做到了,让我们完后有一种幸福感。而电影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这样吧——生活中的选择原本就很难了、单身也好已婚也好的生活本来就很难了、金融危机都来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找到幸福的。当年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也不就这么出来的吗。
幻想着,如果杜琪峰把暴力、江湖、警匪以及生活融合在一起,他一定会说一句“不浪漫,勿宁死”的狠话来。因为这句话里,很有江湖、有些暴力、警匪片的桥断也在了,更重要的是,浪漫本身就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就这样,给我们在碌碌的生活中一点幸福吧,说些狠话又怕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