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南方的广东,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正式诞生。快30年过去了,中国取得合法身份的高尔夫球场仅有10余家,但实际上,已经建好存在的高尔夫球场已经达到了1000多家。“很多部门都可以审批高球尔夫场,上到国务院部委协会,中间有各级政府,下到村委会,都自行审批过高尔夫球场。”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和研究中心主任韩烈保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出了其间乱象。
一边是国土资源部三申五令要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进行整顿;一边还有全国政协委员甘连舫高尔夫球场用地审批权应该授予国家体育总局的提案;还有就是继续通过各自不同的手段方式野蛮生长并建设中的高尔夫球场,包括以增加高尔夫球场为噱头的高档楼盘;再有,就是广大的被蒙在鼓里不明真相的群众。
高尔夫业者的利益诉求、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各自都有各自的诉求,但其中均离不开“利益”二字。利益是什么?利益就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这个“好处”对于不同时间,不同的人而言,其标准也不一样。简言之,利益就是好处。
国土资源部的诉求是保障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被逾越,这也是2007年6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但为何屡禁而不止?而至今,兴建高尔夫球场没有规定到哪个部门该走哪些程序,由于招商引资的需要,这些兴建的球场被不同级别、不同部门所批准。这其中,当然也涉及到各钟不同的利益,加之商人追求的利益和价值最大化,造成今日高尔夫球场建设和审批混乱的主因。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高尔夫是一项运动,且是一项绅士运动,这点毋庸置疑;高尔夫运动事业需要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普及,与此同时,耕地指标也必须得到保障,这一点也同样毋庸置疑。在此情况下,显得最不合理的则是房地产项目里的高尔夫了,高尔夫运动之所以被曲解,其中与地产商炫耀标榜身份奢侈和混淆绅士的概念不无关联。要知道,绅士其实是人的素养、素质和风度的浓缩概念,而绝非奢华。
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的口粮和素质的培养都是必须的。纯粹的限制用地与发展高尔夫运动事业是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我认为这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可否尝试这样去解决: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立项划归体育总局审批,即发放高尔夫球场的准生证;但具体的用地则由国土部门审批,类似胎检,主要核查有准生证的项目是否属于侵占耕地,两个审批手续齐全后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无异议后方可开工。对于已有的球场,可以联合核查审批,符合要求的发证,不符合规定甚至占用耕地的直接将土地收回。
最后,惟愿高尔夫运动能在中国土地上健康发展。
网络链接:http://www.ynxxb.com/content/2011-3/30/N94588269262.aspx
加载中,请稍候......